
   
|
21楼
发表于 2007-4-12 15:04
| 只看该作者
突围时间临近了,Stemmermann将军仍在对部队的准备工作作最后一次检查,在此期间,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不得不下令将2000名重伤员留下来,他们将和少数志愿陪同他们的军医一起等待俄国人的到来,他们的前途将任何?Stemmermann将军不愿想下去,他知道东部战场上有一个惯例,德国和苏联军队几乎都不收留重伤的战俘。他对突围的准备工作是满意的而当晚的天气很糟,括着大风,下着雨雪,对德军的行动有利,但Stemmermann也十分担心 突围的德军能否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面保持对部队的控制?对此他并没有把握。使他满意的是部下的士气,在饱餐以后,德国官兵们都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每个人看上去情绪都很高,显然德军士气没有受到苏军劝降攻势的影响,想到长久的等待已经过去,马上就要生死一搏,德军上下显得士气高昂,对此Stemmermann将军十分欣慰,他现在唯一 能指望的就是这些老兵了,他们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该干些什么。7 c3 J1 W; k, g' k
突围的时间到了,“维京”师的装甲车辆开始轰鸣,在步兵的行列中,连排长们几乎同时发出了同样的命令“全体-上刺刀!”2300整,第一批德军踏上了突围的道路。德军最初的突围行动顺利地出人意料,由于苏军将大量本来在包围圈南部的部队调去阻击德国援军,剩下的苏军兵力不足以封锁全部道路,而且由于一连数晚天寒地冻,有许多阵地上根本无法住人,有许多苏军在晚上都回到条件较好的主阵地上,等天亮后才回到原先的阵地,而当晚又括着大风,德军车辆的噪音也被风声掩盖,这使得德军最初穿过一些苏军阵地时几乎未遇任何抵抗。17日黎明前,B战斗群的先头团抵达第1装甲师的防线,一路上该团“未发一弹,未折一人”。德第1装甲师的Stove上尉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的哨兵发现有人接近,就大声喝问‘谁’,回答他的是一阵欢呼声‘是我们,我们到家了’, 然后我们发现一整团的德国士兵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是十分感人的,在经受了如此大的磨难后,双方终于会师了,即使那些身经百战,铁铮铮的汉子也禁不住抱头痛哭!不是每个突围的德国人都如此幸运的。
: ]! @* L3 V7 X 第一批突围的德军几乎未受阻挡地通过了苏军的防线,但如此大规模的突围行动要完全掩人耳目是不可能的,很快苏军发现了德军的行动,他们立刻开火了。德军所原定的突围方向是西南方向的Lisynaka方向,因为那里离德军防线最近,但那里自然也是苏军部署兵力最密集的地方,虽然现在由于能见度太差,苏军无法离开自己的阵地,但他们却向原先就已标定好的区域倾泄大量炮火,于是德军突围的行列开始渐渐向南方偏离,这时Stemmermann 将军原先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在黑暗中原先不同部队的德军逐渐地混杂在一起,而且由于通讯设备要么损坏,要么由于通讯兵和指挥官失散,德国军官们开始对部队失去了控制,到天亮时突围的德军中连以上的建制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了。于是整个战役中最为悲壮的一幕拉开了,随着天越来越亮,苏军发出的火力也越来越猛烈和准确,紧接着苏联作战飞机出现在德军上空,他们不顾恶劣的气候向德军投下炸弹和低空扫射,德军的作战车辆一辆接着一辆起火燃烧,更多的车辆又陷入了烂泥之中,原先乘车前进的人只能跳下车来,在几乎没膝的道路上挣扎地前进,苏军炮弹不断在德军行列中爆炸,越来越多的人倒了下去,但其他人坚定地向前走着,经过一夜在天寒地冻的野外的行军,德军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现在支撑着他们的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爬也要爬回自己的防线去!上午,第一批反击的苏军出现了,当得知德军开始大规模突围后,朱可夫立刻下令将步兵和骑兵部队前往阻截德军,重新封闭突破口。但这个调动在如此恶劣的气候和路况下,需要相当多的时间,于是科涅夫只能下令以连营为规模在少量坦克的支援下,向德军侧翼发动不断地反击,以延缓德军前进速度,以争取时间,等待援兵的到来。5 Q+ p6 A( `5 y( p+ G
对于德军来说,由于各级指挥官对部队已经失去了控制,应付这样的反击就变得十分困难,德国军官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主动性,随手召集起周围不管是那个单位的士兵,来抵挡苏军的攻击,德第11军军长Lieb将军就曾集召集了约2个连的德军,并亲自带领他们反冲锋,从而打退了一次苏军的攻击。
" H. d, ]8 ~$ o8 W/ x4 D4 F中午时分,突围的德军来到了Gniloy Tikich河北岸。在这里河宽达30米,水深流急,河水 冰冷刺骨,河上没有任何桥梁。一开始,“维京”师仅剩下的几辆坦克冲下河去,但河水太深,这几辆坦克无一例外地沉入河底。渐渐地河岸边聚集的德军越来越多,他们拥挤在岸边,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切,耳边传来越来越近的炮声,他们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忽然有人开始向河水跑去,他们跳进河里,开始向对岸游去。一旦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了上去。从古今中外的战史看,在这种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军队是非常容易瓦解的,但在这里德国人特有的纪律挽救了他们,许多德国军官们自发地站了出来维持岸边的秩序, 他们大声鼓励士兵们“坚持住,过河就到家了”在他们的指挥下,德国士兵们开始了渡河,他们有的带着简陋地救生工具,有的互相帮助,会游泳的帮助不会游的,强壮的帮助体弱的,甚至伤员也大多被强壮的士兵抬着游过河去,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因体力不支,沉入了河底,至少有数百人淹死。下午德国人在下游某处发现了一段河水较浅的地段,于是许多德国人得以比较容易地从那里渡过河去。7 F$ o: c1 ~- I% b) ~
17日1700时,第一批渡河的德军到己方防线,接待他们的德国人对他们的状况感到震惊,那些突围成功的德国军人,衣杉褴缕,他们个个精疲力竭,许多人在突围中或者受了伤,或者被严重冻伤,此外他们丢失了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 |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