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在2月7日开始抵达的贝克重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的状况要好得多,贝克重装甲团是曼斯坦因精心组织起来的一个拳头部队,它是南方集团军群最重要的预备队,它只会被用于决定性的地段,它属下有2个装甲营,分别装备着45辆“虎”式坦克和45辆“豹”式坦克,此外还有1个突击炮营,1个榴弹炮营,1个原属于第25装甲师的装甲步兵团,以及工兵,通讯兵单位, 其战斗力要在普通装甲师以上。
+ n& Y5 X5 f1 w) E! ]* Z4 l  o     同时到达的第1装甲师是德国著名的王牌部队,在退出原来防线时,这个师只有35辆坦克, 但在一路上它不断接受新的装备,到达目的地时,它已经是一个相当满员的装甲师了,它所拥有的坦克数量也上升到了85辆,其中大约一半是“豹”式坦克。这个师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的,我们将看到虽然它的装备不如贝克装甲团,但它却将取得更好的战绩。
( Q6 ?% i" s: D: u+ k9 b. L     在这些兵力开始集结的同时,德军的作战计划也在曼斯坦因元帅监督下完成了,曼斯坦因曾考虑过让被围的德军同时突围,但由于上面提过的原因,最后他还是决定至少在开始时这场援救行动将首先由包围圈外面的德军发动。他决定在突出部右翼第第11,13和14装甲师将向西攻击,和在左翼的德第3装甲军会合,由于右翼的德军实力过于薄弱,曼斯坦因对这个攻势的成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他真正的意图是让这个攻势尽可能地拖住苏军,为主攻创造条件。在左翼,德军将分三路攻击,左路仍由第16和17装甲师发动,中路是“阿道夫 希特勒”师,右路是贝克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攻击的方向将指向东北,这是和被围德军会合的最短途径。一旦突破苏军防线后,第16,17装甲师和“阿道夫 希特勒师”将向左旋转以挡住苏军的侧击,而贝克重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将直接冲向目标!最后曼斯坦因十分希望苏军的兵力仍集结在他的正北方。这样他计划的成功就更有把握。
2 D$ H; G; p# k7 U* x% A7 w# p$ V     苏军在同一时间也在调整部署,为了统一指挥,苏军将突出部地区的部队分成两个部分,由科涅夫负责指挥内层包围圈的部队,而朱可夫元帅亲自指挥外层包围圈的苏军,朱可夫知道德军正在准备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解围行动,他虽然并不清楚德军的具体兵力,但他准确地判断出德军的攻势将指向东北,所以他只将兵力薄弱的第11近卫坦克军(30辆坦克)部署在德军左翼,而将其余的第5近卫,第3和第16坦克军以及第5机械化军都部署在德军的东北方向,苏第104和47步兵军抓紧所有时间建造防御工事(mars注,别忘了这是在泥潭里构筑工事)。同时他判断德军左翼对他的威胁不会很大,所以原在那个方向 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也奉命做好准备,随时向西北进军在第6坦克集团军后方占领阵地。/ u) E1 B7 O6 [  B
     显然曼斯坦因的进攻将面临一场苦战。在战斗开始前,作为两个伟大的统帅,朱可夫和曼斯坦因为了取得胜利,已经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现在要看士兵们是任何作战的了。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2月11日,天气开始有所好转,气温开始回升,这一切都对即将发起进攻的德军不利,因为 天气好转意味着苏联空军终于可以出动了,而气温回升意味着道路更为泥泞。但无论如何, 德军的攻势已经箭在弦上了。11日一早,在对苏军阵地的一阵猛烈炮击后,第16和17装甲师在“阿道夫 希特勒”师的支援下,率先发起了进攻,德军迅速通过了苏第47军的防线 然后开始向左旋转,以保护作为德军攻势主力的贝克装甲团和第1装甲师的左翼,而德第 34和198步兵师在德军攻击矛头的后方拼命抵挡苏军对德军装甲矛头的侧击,这两个师自 战役开始以来就从未曾停止过战斗,现在虽然名义仍是一个师,但实际上兵力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加强营,其中步兵更是只有150-250人!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师还是尽了最大努力,以保障德军装甲部队的后方不受威胁,使他们能全力向前进攻。
! w. i3 a8 C/ `; @8 F: N      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在当天稍后也加入了攻击,在这一支生力军的重击下,苏军渐渐抵挡不住了,在德军对面的苏第6坦克集团军的第5机械化军和第5近卫坦克军在连日来的激战后,实力已经很虚弱了,但他们仍在全力抵抗,整条战线上战斗呈白热化状态,双方军人在这里表现出同样的坚定,一方急于要解救被围的同伴,一方决心不让被围的敌人逃脱,在德军前进的路线上,每一个阵地都要反复易手。在这里德军和苏军都同时有两个对手,一个是敌人,一个是当地的道路。我曾读过双方参战人员对这场恶战的回忆,他们无一不提到恶劣的道路情况对作战的影响“夜晚地面冻结,车辆还勉强可以行驶,但一到白天,路面就象融化了,车辆如果停止不动的话,很快就会陷入地面以下”这种路况使得进攻一方难以机动,使得防守的一方难以构筑工事和组织反击。这里让人吃惊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两支军队打的仍然是一场运动战!作为进攻的德军并不是把全部兵力固定在一点上,而是不断派出小而精干的部队对苏军的整个防线进行试探性的进攻,一旦发现弱点,德军的主力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那里,而苏军在发现德军在某处突破时,就会首先把手中掌握的步兵急速派往德军下一步可能前进的方向,以建立一条薄薄的防线,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地降低德军的冲力,一旦德军攻击的方向被确定,苏军的坦克部队就会向其侧翼发起反击,双方的这些行动都是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的,双方部队反应之快让人惊叹不已,我根本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在这么差的道路情况下完成这些机动的,我相信在当时,世界上没有第三个国家的装甲部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2月11日傍晚,德第1装甲师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到了Gniloy Tikich河南岸,Gniloy Tikich河宽30米,水深流急,是和被围德军间最后一条天然屏障,第1装甲师的前锋部队在一次果敢的突袭中,成功地从苏军手中夺取了一座桥梁,可惜这座桥梁负重量不足,坦克无法在上面通过,所以只有一些步兵和轻型火炮被运过桥去,在对岸建立了一个小型桥头堡,+ v( `: a! M. F* _
     德军还来不及巩固阵地,苏军步兵就在约30辆坦克支援下发动了一次逆袭,德军经过苦战才击退了他们。但德军扩大桥头堡的企图遭到了顽强抵抗,更糟的是德国人发现此地河水流速太急,无法筑桥!正在焦急的时候,在第1装甲师左翼5公里作战的贝克装甲团传来了一个情报,他们的一个侦察分队发现在这两支德军中间Lysyanka地区有一座桥梁尚未被破坏,而且那座桥梁足以承受重型坦克!但苏军在那里有重兵把守,现在贝克装甲团正陷入苦战,一时无力分兵夺桥,你们有没有兴趣?在得到这个情报后,德第1装甲师师长立刻决定抓住这个战机,如果能够成功,德国人就能在最短时间里把坦克运过河去,更何况Lysyanka本身也是德军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德军决定对苏联守军进行一场奇袭,他们将在半夜发动进攻,因为在夜里苏联空军无法出动,因而也无法提前通知当地守军。1 U: Z* E6 ]3 f9 `7 T. g  y
    2月12日凌晨,德第1装甲师突然出现在Lysyanka,当地苏联守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即被击溃,但就在第一辆德国坦克就要登上桥梁前,随着一声巨响,那座桥梁被炸成两截。苏军迅速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了过来,他们的反击变得越来越凶猛,双方围绕着Lysyanka展开了历时两天的激战!* P7 {' B$ d# B2 z+ z
    从2月12日起,朱可夫元帅对苏军防线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对他来说,现在德军的意图已经 十分明显了,现在要做的是要在离被围德军尽量远的地方将德军援兵挡住,于是他命令新到战场的第41近卫步兵师(约7000人)迅速赶到Gniloy Tikich河北岸建立防线,以尽可能长的阻止德第1装甲师的前进,同时原在苏军内层包围圈南部的第4近卫集团军第21近卫步兵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立刻前往Lysyanks地区,在第41近卫步兵师后方构筑一条新的防线。本来担任对德军右翼防御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也将前往同一地区。本来在德军左翼的第2坦克集团军第3近卫坦克军将从苏军后方绕到德军突破口的左侧,并于13日发起攻击。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朱可夫将原担任包围圈南部守卫任务的部队调离的决定,朱可夫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援军的压力非常大,而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所占的兵力优势又不大,所以他只能采用这种挖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一个误判,因为按情理讲为了和援军相配合,被围德军理应同时发动突围,但既然他们至今未曾发动,那么显然是由于他们已经太虚弱而无法突围了,所以朱可夫放心地将部队调走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朱可夫的这个决定对战役结局的影响。/ H% r4 {4 [2 x% W  B
     12,13日两天,德军和苏军整日激战,在突出部右翼,德第11,13和14装甲师发动的攻击由于实力太弱而进展极微,他们不但无法突破苏军的防线,而且无法阻止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北上。在突出部左翼,德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逐渐扩大了他们在Lysyanka的优势,并于13日最后占领了该地。德第1装甲师于12日本来已经将一小支部队送过河去, 但由于无法将重武器运送过河,所以无法扩大桥头堡,但13日他们意外地发现有一段河床水深只有1。2米,德军立刻从这个地点将重武器运过河去,同一天贝克装甲团在第1装甲师左侧也成功地渡过了Gniloy Tikich河。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在渡河成功后,贝克装甲团的左侧立刻遭到了苏第2坦克集团军的猛烈攻击,双方损失惨重, 苏军这次攻击的结果是使得贝克装甲团从此再也无法前进一步,现在只有第1装甲师还在推进,第1装甲师的前进正好遭遇到了刚刚进入阵地的苏第41近卫步兵师,这个师表现非常出色, 它在两天中使得德第1装甲师只能缓慢地向前推进,这为苏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抵达争取了时间,为此第41近卫步兵师付出了沉重代价,在3天的战斗中它损失了2000人。/ g2 p  h. x$ G& s& }- q! X" ?
     2月15日,德第1装甲师已经攻到了距离被围德军约10公里的地方,这是德国援军切入苏军防线最深的地方,但在经过4天4夜几乎不眠不休的战斗后,第1装甲师已经精疲力竭了,全师的坦克数量从进攻开始时的85辆下降到10辆!另外25辆无法行动的坦克只能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在他们的前面,苏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进入了阵地,德军的前进越发困难了,第1装甲师的一个连长Stove回忆道“我们发起了若干次试探性的进攻,但面前俄国人的防御太强了,他们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并且有数十辆坦克的支援,我们的进攻被击退了,但我很奇怪俄国坦克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却并不追击我们。”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有许多苏联坦克也是同样动弹不得了。
% M' V& }$ m# }1 y; o3 q' q' d     很显然,德第1装甲师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现在它已无力继续前进了。德第3装甲军军长Breith将军做了最后的一次努力,他命令“阿道夫 希特勒”通过第1装甲师的区域发动攻击,这次攻击将关系到德军此次行动的成败,(mars注:从 Breith将军决定让“阿道夫 希特勒”师发起这次攻击,而不投入距离比较近的贝克装甲团,这显然说明了贝克装甲团也已经快打光了。)“阿道夫 希特勒”师对这次攻击非常热心,因为被围的德军中包括了他们党卫军的弟兄,该师集中了所有的坦克和一个加强团的装甲步兵通过德第1装甲师的防线三次攻击苏军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些攻击都失败了,“阿道夫 希特勒”师的党卫军官兵们损失惨重。
0 c% O6 M! F8 z' {     这时,曼斯坦因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结论,他精心组织起的援军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现在已经无力前进哪怕一步了,德军的损失是骇人听闻的,以“阿道夫 希特勒”师为例, 据该师的老兵在战后编写的该师战史“阿道夫 希特勒师”记载,当该师在战役结束后,奉命前往比利时休整时,全师实力只有3辆坦克,4门突击炮,41名军官和1188名士官和士兵。 曼斯坦因可以肯定苏军的损失也非常惨重,在战后他声称在这第二次解围行动中,第3装甲 军至少俘虏了2000名苏军,并击毁苏联坦克700辆。我并不怀疑被俘苏军的数目,但德军声称击毁苏联坦克的数目显然过高,因为参加这场战役的苏联坦克总数不超过650辆。但这里的问题并不在于苏军的损失有多大,而是苏军最后守住了防线,而德军的进攻在胜利似乎就在眼前时,却无力为续了。现在只能靠被围的德军自己走完这最后的一段路了,由于包围圈中的德军除了“维京”师外,机械化程度非常差,他们是否有能力在如此差的路况下,通过苏军的层层阻截,达到己方阵地?曼斯坦因并没有把握,他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次突围将在2月16日夜晚开始。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在包围圈中Stemmermann将军正在焦急地观察着形势的发展,自从于2月5日接到要求被围德军准备突围的命令后,他一直在紧张地工作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因为他即要为准备突围而集结兵力,同时又要保持他的环形防线不至于崩溃。最近几天来,苏军的攻击越来越凶猛了,显然苏军急于解决他们。唯一值得Stemmermann将军欣慰的是由于战前准备充份,和德国空军运输机部队不顾恶劣的气候向包围圈内运输了大量物资,这使得包围圈内的德军从未饿过肚子,而且弹药也很充足,这是他们能坚持到现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现在包围圈越来越小,很快德军野战机场就会处于苏军炮击的范围之内,更糟的是现在天气逐渐好转,苏联空军开始大量出现在德军上空,他们不但使得德军饱受轰炸之苦,而且已经有不少运输机被击落了。Stemmermann将军明白,他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 [# q; y, x! W. u0 q8 i/ d' h    2月9日,一个苏军中校携带着由朱可夫,科涅夫和瓦杜丁签名的劝降书来到了Stemmermann 的司令部,在信中朱可夫要求Stemmermann将军结束无意义的抵抗,立刻投降,而苏军将尊重投降德军的生命和荣誉。看完信后,Stemmermann将军命令尽可能地找出好酒好菜,招待苏军军使饱餐一顿,然后打发他回去了,对于苏军的最后通牒,Stemmermann未作任何答复。第二天,“自由德国”领导人Seydlitz将军(mars注Seydlitz将军是德国名将之一,他 在1941-1942的对苏战争中战功着著,他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苏军俘虏,随后开始和苏联合作,并成为主要由被俘德军官兵组成的“自由德国”组织的领导人)给Stemmermann将军写信劝降,同一天苏军释放了50名德国战俘,他们都携带着Seydlitz将军写给他们指挥官的信,因为被围德军中有许多军官曾是Seydlitz将军的老部下,同时苏联空军也开始在德军阵地上空投大量劝降传单。苏军这些努力未曾获得任何效果。6 ~9 j4 z, C& F4 _8 l( x- A8 Y) n
    2月12日,Stemmermann将军十分兴奋地得知第1装甲师攻克Lisyanka,他发出电报要求德军继续向Petrovskoye前进,一旦解围的德军攻克该地,他就将率部突围。但接下来的两天援军进展让人失望,到14日形势已经很明显援军已经无法前进了。同一天,包围圈内最后一个野战机场陷落。在最后一架德国飞机从机场紧急起飞前,Stemmermann将军来到飞机旁,将他的日记交给飞行员,“也许外面的人用得着它”。14日晚上,Stemmermann将军最后决定把突围的时间定于16日晚上2300时。
1 u; P' e$ X/ U% X    随着突围的日子的临近,天气又开始变坏了,但德军十分欢迎这个变化,因为这意味着德军的行动会更隐蔽而苏联空军干涉的可能性则变小了。Stemmermann将军是这样拟定他的突围计划的,突围的德军将分成两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由左至右是“维京”师,第72步兵师和B战斗群,他们的任务是在苏军的防线上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由第88,57和那个英勇的第389师组成的第二梯队将随后跟进,他们同时也担负起后卫的重任。德军的突围方向指向西南Lisyanka方向,以和第1装甲师会合。为了加强第一梯队的攻击力,除了“维京”师以外,第72步兵师和B战斗群将部队分成5个梯队,第一梯队由一个步兵团,一个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组成,第二梯队是突击炮和反坦克炮部队,第三梯队是有除一个营以外的其余步兵和师属工兵,炮兵单位,第四梯队是所有能行走的伤员和那个剩下的步兵营最后一个梯队是后勤部门。Stemmermann将军将突围时间定于2300时是由于那时地面冰冻, 比较有利于行军,同时当地晚上能见度极差,有利于德军隐蔽自己的行动。为了注意保密,Stemmermann将军取消了炮火准备,他命令担负攻击任务的步兵一律步枪上刺刀,“不要主动开火,尽可能隐蔽前进,直到将刺刀顶在俄国人胸上”,最后Stemmermann将军 宣布他将随同德军后卫部队一起行动,“祝大家走运,我们包围圈外见!”在场德国军官们肃然地向Stemmermann将军敬礼,他们知道将军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突围时间临近了,Stemmermann将军仍在对部队的准备工作作最后一次检查,在此期间,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他不得不下令将2000名重伤员留下来,他们将和少数志愿陪同他们的军医一起等待俄国人的到来,他们的前途将任何?Stemmermann将军不愿想下去,他知道东部战场上有一个惯例,德国和苏联军队几乎都不收留重伤的战俘。他对突围的准备工作是满意的而当晚的天气很糟,括着大风,下着雨雪,对德军的行动有利,但Stemmermann也十分担心 突围的德军能否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面保持对部队的控制?对此他并没有把握。使他满意的是部下的士气,在饱餐以后,德国官兵们都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每个人看上去情绪都很高,显然德军士气没有受到苏军劝降攻势的影响,想到长久的等待已经过去,马上就要生死一搏,德军上下显得士气高昂,对此Stemmermann将军十分欣慰,他现在唯一 能指望的就是这些老兵了,他们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该干些什么。
# K" L8 _/ q: f& w+ q$ `     突围的时间到了,“维京”师的装甲车辆开始轰鸣,在步兵的行列中,连排长们几乎同时发出了同样的命令“全体-上刺刀!”2300整,第一批德军踏上了突围的道路。德军最初的突围行动顺利地出人意料,由于苏军将大量本来在包围圈南部的部队调去阻击德国援军,剩下的苏军兵力不足以封锁全部道路,而且由于一连数晚天寒地冻,有许多阵地上根本无法住人,有许多苏军在晚上都回到条件较好的主阵地上,等天亮后才回到原先的阵地,而当晚又括着大风,德军车辆的噪音也被风声掩盖,这使得德军最初穿过一些苏军阵地时几乎未遇任何抵抗。17日黎明前,B战斗群的先头团抵达第1装甲师的防线,一路上该团“未发一弹,未折一人”。德第1装甲师的Stove上尉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的哨兵发现有人接近,就大声喝问‘谁’,回答他的是一阵欢呼声‘是我们,我们到家了’, 然后我们发现一整团的德国士兵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是十分感人的,在经受了如此大的磨难后,双方终于会师了,即使那些身经百战,铁铮铮的汉子也禁不住抱头痛哭!不是每个突围的德国人都如此幸运的。
4 K) T, V% B3 h& _3 m: r* `     第一批突围的德军几乎未受阻挡地通过了苏军的防线,但如此大规模的突围行动要完全掩人耳目是不可能的,很快苏军发现了德军的行动,他们立刻开火了。德军所原定的突围方向是西南方向的Lisynaka方向,因为那里离德军防线最近,但那里自然也是苏军部署兵力最密集的地方,虽然现在由于能见度太差,苏军无法离开自己的阵地,但他们却向原先就已标定好的区域倾泄大量炮火,于是德军突围的行列开始渐渐向南方偏离,这时Stemmermann 将军原先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在黑暗中原先不同部队的德军逐渐地混杂在一起,而且由于通讯设备要么损坏,要么由于通讯兵和指挥官失散,德国军官们开始对部队失去了控制,到天亮时突围的德军中连以上的建制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了。于是整个战役中最为悲壮的一幕拉开了,随着天越来越亮,苏军发出的火力也越来越猛烈和准确,紧接着苏联作战飞机出现在德军上空,他们不顾恶劣的气候向德军投下炸弹和低空扫射,德军的作战车辆一辆接着一辆起火燃烧,更多的车辆又陷入了烂泥之中,原先乘车前进的人只能跳下车来,在几乎没膝的道路上挣扎地前进,苏军炮弹不断在德军行列中爆炸,越来越多的人倒了下去,但其他人坚定地向前走着,经过一夜在天寒地冻的野外的行军,德军体力消耗之大可想而知,现在支撑着他们的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爬也要爬回自己的防线去!上午,第一批反击的苏军出现了,当得知德军开始大规模突围后,朱可夫立刻下令将步兵和骑兵部队前往阻截德军,重新封闭突破口。但这个调动在如此恶劣的气候和路况下,需要相当多的时间,于是科涅夫只能下令以连营为规模在少量坦克的支援下,向德军侧翼发动不断地反击,以延缓德军前进速度,以争取时间,等待援兵的到来。5 V0 d  {& P# Q' i2 o' j6 G
      对于德军来说,由于各级指挥官对部队已经失去了控制,应付这样的反击就变得十分困难,德国军官们只能依靠自己的主动性,随手召集起周围不管是那个单位的士兵,来抵挡苏军的攻击,德第11军军长Lieb将军就曾集召集了约2个连的德军,并亲自带领他们反冲锋,从而打退了一次苏军的攻击。- W3 d  }1 g5 W
中午时分,突围的德军来到了Gniloy Tikich河北岸。在这里河宽达30米,水深流急,河水 冰冷刺骨,河上没有任何桥梁。一开始,“维京”师仅剩下的几辆坦克冲下河去,但河水太深,这几辆坦克无一例外地沉入河底。渐渐地河岸边聚集的德军越来越多,他们拥挤在岸边,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切,耳边传来越来越近的炮声,他们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忽然有人开始向河水跑去,他们跳进河里,开始向对岸游去。一旦有人带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了上去。从古今中外的战史看,在这种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军队是非常容易瓦解的,但在这里德国人特有的纪律挽救了他们,许多德国军官们自发地站了出来维持岸边的秩序, 他们大声鼓励士兵们“坚持住,过河就到家了”在他们的指挥下,德国士兵们开始了渡河,他们有的带着简陋地救生工具,有的互相帮助,会游泳的帮助不会游的,强壮的帮助体弱的,甚至伤员也大多被强壮的士兵抬着游过河去,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因体力不支,沉入了河底,至少有数百人淹死。下午德国人在下游某处发现了一段河水较浅的地段,于是许多德国人得以比较容易地从那里渡过河去。
. S1 k9 ~) C& O' r# q$ s      17日1700时,第一批渡河的德军到己方防线,接待他们的德国人对他们的状况感到震惊,那些突围成功的德国军人,衣杉褴缕,他们个个精疲力竭,许多人在突围中或者受了伤,或者被严重冻伤,此外他们丢失了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傍晚苏军最后一次封闭了包围圈,仍陷在包围中的包括第二梯队突围的德88,57和389师几乎全部兵力,以及其他德军各个部队各一部分,在原先被包围的57,000德军,在突围 前的战斗中损失了约1万余人,其余德军约有3万人突围成功。“维京”师参加突围的12,000人中,生还者8000人,党卫军Wallonia旅2000人中,只有600人幸存了下来。在突围成功的3万人中,近三分之二需要接受入院治疗。
; Z& V4 B/ l! ^: |& A' e; ~    在包围圈再次合拢以后,苏军并没有立刻进攻,一整夜他们都在对被围德军进行炮击,显然他们在等待天亮,在寒冬的野外待了一天两夜后,包围圈内的德军状态可想而知。当18日白天来临时,苏军开始发动了总攻,最先出动的是第5近卫骑兵军,在二战中,苏联是运用骑兵最成功的国家,苏军总是在地形复杂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的地方投入骑兵,在这里骑兵实际上被当作机械化步兵使用,也就是以马匹代替卡车,真正作战时,苏联骑兵们都是下马作为步兵战斗的,在整个战争中,骑兵骑马冲锋的例子很少。但这次苏联骑兵们得到的是“上马,冲锋!”的命令,对此科涅夫事后回忆到“我派出了骑兵部队,我让他们放手去砍,爱砍多久就砍多久,我们的小伙子把有的举手投降的德国人的手都砍掉了。我曾给过他们一次投降的机会,谁让他们拒绝了呢?”战斗到这时,已经不能称为战斗了,这已经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8 v) I7 O: v: \8 Q战斗结束了,沿着德军突围的路径,德国人尸横遍野。在众多的尸体中,苏军找到了Stemmermann将军的尸体,据说他至死手中仍紧握着一支步枪,他的勇敢赢得了对手的尊敬,科涅夫亲自下令以全副军礼下葬了他。% L4 W9 J  v' E  J& t: q# b
     事后科涅夫来到战场,眼前的情景使他十分震惊,他在战后回忆“我在战争中见过数不清的血腥场面,但很少见过在如此小的区域里有那么多德国人的尸体” 在同一地点,一个普通的苏军士兵,第78步兵师的Gabriel Temkin也同样感到震惊,Temkin已经是一个老兵了,他本是波兰犹太人,德国入侵后为了逃避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他和未婚妻逃往苏联(mars注,在战后他得知他和他妻子一家,除了他和他哥哥两对夫妇以外都死于纳粹的大屠杀下),在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随后他经历了被俘,逃脱,再次入伍等经历,在前线他几经出生入死,他自认为已经没有什么事能让他感到惊讶了,这次他所在的第78步兵师来到战场时,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后来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我一开始就发现有些事不对,但我一时无法知道是什么,我看着我的四周,在我所在的一个盆地周围也许有几千具德国人的尸体,此外田野上到处是被抛弃的坦克,汽车和大炮,甚至还有几架被击落的飞机,但这些情景我以前已经见多了,应该不会引起我的惊奇了。 那么我感觉到不对头的事是什么?最后我才忽然发现那些被打死的德国人竟然个个一丝不挂!这时我身旁的人察觉到了我的惊奇,就告诉我德国人所采取的焦土政策搞的当地居民一无所有,所以现在有许多平民来到战场,剥取战死的德国人身上的衣服。这个说法很快被我自己证实了,我发现一个妇女,披着一件德国军大衣,她一手拿着一把斧子,她的怀里鼓鼓囊囊不知道抱着什么东西,她看见我注视着她,于是她解开大衣,我检查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她怀里竟然是一对被砍下来的大腿,腿上还穿着一双上好的军用皮靴!她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她很喜欢那个被打死的德国军官的靴子,但由于冻的十分结实,她无法把它取下来,她又不想弄坏那双靴子,于是她只能把那个德国军官的两条腿砍下来,希望拿回去化冻以后,能脱下那双靴子!”
, u6 e2 g. {- ]; \0 a* y     最后,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损失如下,苏军损失了80,188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4,286人, 受伤55,902人,德国人的损失我只有大致的数字,德第11和42军共有6万余人,在战役中损失约5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约3万人,加上其余德军部队的损失,德军的损失数字很可能也不少于8万人,其中阵亡和失踪将近4万人。我手头没有双方坦克损失的数字,但我估计 双方都至少损失了投入坦克数量的50%以上。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在这场短暂而激烈的战役结束后,我们来看一下交战双方在这场战役中的得失,对于苏军来说,齐克赛战役的发动是十分充忙,其准备工作进行得十分草率,为了在战机消失前发动进攻,苏军牺牲了他们一直强调的集中兵力的原则,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人员还是坦克数量,苏军都几乎不占什么优势,更何况苏军原本拿手的欺敌计划,失败得几乎无话可说。但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所得也很大,在1943年前的苏联坦克部队通常动作比较笨拙,它们更多的是以本身的“重量”取胜,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苏军坦克部队在机动性和灵活性上的进步,我尤其欣赏第6坦克集团军在突破德军防线时那记干净利落的左钩拳,从制定计划到完成不到24小时,德军的防线因此而瓦解。如果我们更深入来看,就会发现整个苏军的指挥机构也变得更为灵活,苏军开始按战场形势迅速将部队在各个方面军之间进行转换,比如当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德军左翼进行突破时,第6坦克集团军就奉命指挥第104和47军,而当内外包围圈完成,为了加强统一指挥,科涅夫不但指挥原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原第1乌克兰方面军所属的第27集团军也改归他指挥。在我以后将会写的“东线战役”系列中,大家会发现,苏军将越来越经常使用这种指挥方式,这使得苏军的指挥越来越灵活,而部队的反应也越来越快。如果说苏军在这场战役中还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他们的通讯联络尚不够畅通,步兵和机械化部队的配合尚未到完美的境地,这尤其在战役临近结束时,朱可夫将原在包围圈南部的部队调往阻截德国援军,他显然低估了包围圈内德军突围的能力,但这还不是最后相当多德军突围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德国援军最后的攻势非常猛烈,如果这些兵力不加强到外层包围圈,也许援兵已经打通了进入包围圈的通道。苏军的问题是部队在经常转换位置时,指挥官对部队的控制能力不足,这使得在最后苏军的反应能力大大降低了,这导致未能及时封闭包围圈,从而未能全部歼灭被围的德军。事后苏军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东线战役中看到苏军是否作出了改进。
5 [9 [" k4 b7 [. m! h      对于德国人来说,这场战役的失败首先是由于希特勒顽固地要求死守这个突出部,在这里希特勒显然把这个突出部的存在看成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威胁。他本来计划通过这个突出部,割裂苏联2个方面军的联系,并将这里作为发动一个新的反攻的跳板,他显然没能意识到德军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力发动这样的一个攻势,这就意味着在现在齐克赛突出部只能是对德军的一个威胁。 除了希特勒以外,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对这次失败要负什么责任?虽然他确实多次要求希特勒放弃突出部,而他的要求也确实屡次被希特勒拒绝,但作为一支军队的统帅肩负着对军队和祖国的重大责任,他和幼儿园中的小朋友的重大区别之一就是没有权力因为上级的失职而推卸自己本身应该负担的责任,这也许并不公平,但确实是事实。如果他确实象他在回忆录中那样重视齐克赛突出部,那样确认苏军即将在那里发动攻势,那么有几个情况无法让人得到满意的解释,为什么在那里防御的德军都呈现一线部署,整个防线毫无纵深?为什么他不要求将“维京”师撤出突出部?为什么他不但没有在突出部左翼部署任何装甲部队?要知道第3装甲军还是在战役开始前不久离开这个地区的,而正是这个部队后来不得不返回原地担任解围任务。最后,为什么在战役开始后第5天他才下定解围的决心?在这里我试图解释这些原因,由于德军在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后,彻底失去了在东部战场上的主动权,这意味着德军必须也不足的兵力防守一条漫长的战线,而作为进攻的苏军充份享有进攻者的特权,即有权力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为了阻挡苏军,德军必须将他的有限的预备队放在苏军最可能的主攻方向上,而不管曼斯坦因后来怎么说,当时他显然并不认为齐克赛会是苏军的主攻,他很清楚这个地区是德军防线上的一个弱点,但在这里苏军已经连续作战了几个月,其损失已经很大了,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整补以前,他十分怀疑苏军是否有能力发动新的进攻,更何况当时在这里的天气和路况是如此之差,连德国装甲部队都很难运动,俄国人有这个能力吗?正是由于这种想法,他认为在这里的防线至少在比如1-2个月里不用过于担心,他很可能还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说服希特勒放弃突出部,的确以前希特勒也不是没有被说服放弃土地过。这样他疏忽了一些本来不应该被疏忽的事情,当一切都已经明朗以后,曼斯坦因开始全力营救被围的德军,自此以后,德军的表现可圈可点,几乎找不到任何错误,但他们在开局时已经落后太多,以后虽然奋力追赶,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在这场战役中,德军暴露了两个弱点,首先作为闪击战的首创者,德军在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功,这使得他们犯上了历史上胜利者通常会有的毛病:我用我的方法打了那么多胜仗,所以我的方法是世界上最好的!连我也做不到的事别人肯定也做不到!这表现为德军在这场战役中严重低估了苏军装甲部队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显然对于德国人来说,凡是“苏军装甲部队的通过复杂地形能力已经比我们强”的说法即使是想一想也是罪过他们通常对此的借口是苏军坦克的越野能力比德国坦克强,这无疑是事实,但这个差别到底有多大?苏军的机械化步兵和炮兵是如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跟随坦克的?后勤单位是如何保证对装甲部队供应的?德国人似乎并不感兴趣,显然他们想的是“那些俄国佬, 能有些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在阅读44年以后东部战场战史的过程中,德国人不止一次让我想起了一次大战后的法国人。有趣的是在44年6月苏军发动的白俄罗斯战役, 和德国在1940年发动的法国战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正如40年法国人认为阿登森林是坦克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44年德国人也认为白俄罗斯的沼泽地区是坦克无论如何无法通行的,而当苏联坦克部队突然在那里出现时,德国人将同40年的法国一样遭到一次完败。
, I# w( o) C; N. x/ @+ Y7 b7 ]     德国人另一个弱点表现在他的骄傲装甲部队身上,44年的德国装甲部队给我的印象有如一个享有盛誉但已年华老去的拳王,他的步法仍然矫健,反应仍然灵敏,但致命的是他的出拳已经不再有力了。在这场战役后期,德军投入的装甲兵力不可谓不强,但他的表现已经不再能和以前相比了,不但苏军坦克部队战斗力逐渐提高,给了德军更大的威胁,而且苏联步兵部队所部署的反坦克武器越来越多,其反坦克能力越来越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装甲部队甚至在突破没有坦克掩护的苏联步兵防线也越来越感到困难了,一个苏联老兵是如此评价德国装甲部队“德国人的装甲部队是他们的精英部队,他们武器精良,训练有素,他们作战勇敢,无论局势多么恶劣,都无法动摇他们的斗志。但如果说起他们在战争中有什么变化,那么在43年前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威胁,43年后他们带给我们的是麻烦。”$ {! z; v# H4 |! V% F
     我想这个评论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1 H* {$ W' Z4 z. j6 \" @" p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文章是很好的,但应该尊重原作者,我不知道战艺的Mars有没有许可在这里转载他的作品。
罗马尼亚战役
: j! v' G- t( M0 m  X
" y: K5 ?; s& K6 T7 y( X  {      在我的“东线战役”第二部“罗马尼亚战役”和第三部战役“匈牙利战役”中,实际叙述的是同一个大会战,也就是苏联对东南欧洲的征服:从1944年8月到1945年4月,苏军征服了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匈牙利和奥地利的东南欧地区。 我以这两部作品向我的网友cliff致敬,他的作品使我受益良深。6 @' R8 i4 l* `* l2 v

0 Z. @" P; e4 B# C7 W; R% I' }      在这里我首先要叙述的是苏军对罗马尼亚的征服,也就是苏联所称的Jassy-Kishinev战役。 & H1 b! H, H5 {; I9 j+ M) s
6 V2 H# i8 s  y4 T0 h
      1944年的春季,战场上的形势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十分险恶的,在东线刚刚结束了其冬季攻势的苏军显然正在准备更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在国内战场上,英美空军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轰炸,在西线英美联军显然必定会在本年的夏季发动在法国的登陆。为了挽救危局,当前德国唯一的出路是尽力在东线维持一条连贯的可以防守的防线,然后在西线挫败英美的入侵,再集中兵力与东线的苏军作战。但要在东线维持一条防线谈何容易!不用多么大的天才也可以了解到在东线,德国人有两个必须要确保的方向,其一是通过白俄罗斯或乌克兰北部进入波兰,然后通往德国本土,其二是通过乌克兰南部进入罗马尼亚,前者关系着德国的本土的安危,后者关系着对于德国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大油田,一旦失去德国将会被剥夺主要的能源来源。对于德国人来说很不幸,他们缺乏足以同时保卫这两个方向的兵力,于是在南方,德国人不得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它的盟友,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斯洛伐克人。而随着德国在战场上的失利,这些盟友的忠诚越来越值得怀疑了。

+ o% s" t6 `. n: m% G      1944年初在东部战场上,苏军的攻击似乎放在乌克兰的南部,从1943年12月24日起到1944年4月17日,苏军在乌克兰南部发动了他们所称的“乌克兰右岸会战”,这个会战包括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我在“东线战役”第一部所述的“齐克赛口袋之战”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苏军前后投入了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1,2,3,4乌克兰方面军共250万人上的兵力,即使在原来传统上应该休战的春季泥泞季节苏军的攻势也没有停止,在这里苏军有2个目的,首先他们想要解放南部苏联的领土并威胁罗马尼亚的油田,其次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并不指望德军会相信苏军的夏季攻势会在大量集结在苏联中部的德军威胁其侧翼的情况下攻击位于南部的罗马尼亚,但至少俄国人想要通过在南部的攻势使得德国人相信苏联的夏季攻势将指向乌克兰北部而不是通过白俄罗斯,这个目的达到了。
- u8 \2 B$ S  H& w5 m: K     到44年4月中旬,苏军在南方的攻势终于告一段落,这次攻势的结果是苏联几乎解放了全部南方的领土,第2乌克兰方面军从北部,第3乌克兰方面军从东北部隔着Dnestr河逼近了苏联和罗马尼亚的国境线。为了实现这个战果,苏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4个月中参战的5个方面军共损失了1,109,528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70,198人,受伤839,330人,损伤坦克 和自行火炮4666辆,飞机676架。
: M3 d* |& g1 M+ S! Z/ p    苏军下一个打击落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德国陆军参谋总部曾试图劝说希特勒主动放弃这个半岛,但希特勒认为克里米亚半岛尤其是塞瓦斯托波尔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从传统上看谁控制了赛瓦斯托波尔,谁就控制了黑海,如果任由苏军控制了它,那么苏联的空军和海军将立刻对罗马尼亚油田造成直接的威胁,而且由于克里米亚半岛已经是罗马尼亚所能保存的最后一个战利品,一旦失去,很可能罗马尼亚人会丧失最后的斗志,最后如果能尽可能久的守住克里米亚也可以牵制苏军对罗马尼亚本土发动的攻势。虽然希特勒由于顽固地拒绝放弃土地而不止一次给德军带来了灾难,但我认为他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苏军对克里米亚的攻势于44年4月8日发动,参加攻势的苏军部队是托尔布欣将军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共40余万人,防守的德军是由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混合编成的第17集团军共15万人,到4月16日,德国守军逐渐退回了赛瓦斯托波尔,虽然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军能长时间的据守这个要塞化的城市,但德军却没能坚持太久,5月6日苏军发起了总攻,经过惨烈的战斗到5月12日,赛瓦斯托波尔落入了苏军手中。在整个克里米亚战役中,苏军共损失了84,81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7,754人,受伤67,065人,损伤坦克和自行火炮171辆,飞机179架。15万德国和罗马尼亚守军中,只有不到3万人通过海路撤退到罗马尼亚。事实证明希特勒的担心是很有理由的,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场战役对于罗马尼亚人的影响。 4 \. a% C0 Q# v
     在继续我的叙述之前,我先说一下一个小插曲,在攻克了赛瓦斯托波尔后,在空中参加胜利阅兵的苏联飞行员之一是Mikhail Avdeyer,一个击落敌机17架的王牌飞行员,他曾参加过2年前那次壮烈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1942年6月1日,在德军发动最后的总攻前,德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斯坦因上将搭乘一艘意大利鱼雷艇去观察苏军的海岸工事,同一天Avdeyer大尉和他的僚机飞行员Danilko上尉奉命前往德军防线后方进行空中侦察摄影,由于预感到德军的攻势已经迫在眉睫,他们此行十分重要,因此他们被严令禁止主动作战。在完成侦察任务返回途中,Avdeyer忽然发现海面上有一条孤零零的鱼雷艇,实在按奈不止攻击的欲望,他向他的僚机示意:进行一次掠袭!在海面上,正当曼斯坦因在观察地形时,忽然在鱼雷艇上任何人能做出反应前,2架Yak-1从太阳方向急速俯冲下来,机枪子弹旋风般扫过甲板,站住曼斯坦因左右两侧的人全部被打死,但站在中间的曼斯坦因本人毫发未伤,这应该是曼斯坦因在二战中最接近死亡的时刻!Avdeyer直到战后很久才知道那艘鱼雷艇上载有曼斯坦因将军,否则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会发生什么事!

1 n% S7 @- x; i3 t: h- }      罗马尼亚王国的实际统治者是安东尼斯库元帅,在1941年,被德国迅速取胜的可能所鼓舞,怀着对建立“大罗马尼亚”的憧憬,他随同德国投入了对苏联的战争,但3年来,罗马尼亚付出了大量牺牲,30万罗马尼亚军人战死在俄国,整个国家为战争的重担所拖垮,而胜利却越来越渺茫了,为此罗马尼亚人深深地怨恨对将他们拖入战争的德国和安东尼斯库元帅,不用太多的天才,安东尼斯库也能想象到一旦战败,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于是早在1943年秋,他就开始秘密地和英美联系,试图能利用西方盟国对苏联占据巴尔干的忧虑,而能和他达成一项单独的和约,以避免苏联的入侵。1944年4月12日,他得到了美国的答复,只有在罗马尼亚满足以下条件,才有和平的可能:1。罗马尼亚将切断一切和德国的联系,停止向德国供应石油,不允许德国军队利用罗马尼亚的领土和资源和盟军交战,换一句话说,就是向德国宣战。2。罗马尼亚将释放她手中的一切盟国战俘并交出所有盟国的叛徒。3。罗马尼亚将向苏联支付战争赔款,并永远失去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与此同时罗马尼亚不能阻止包括苏联在内的盟军通过罗马尼亚领土和德国交战。这样的条件是安东尼斯库所无法接受的,但话说回来,以罗马尼亚的“份量”,安东尼斯库居然幻想让英美为了她而得罪强大的苏联,实在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结果既然是这样,安东尼斯库只能决定继续站在德国一方打下去。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负责保卫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是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它的司令是Ferdinand Schoerner将军,Schoerner将军也许是除了戈林元帅以外德国高级将领中最有争议的人,他是希特勒的宠将,在军队中他以粗暴的态度,和对敌人和自己人同样残忍的个性而广受批评,在战后他的名声变得如此之差,以致完全掩盖了他作为一个军人所具有的勇敢和细致的优点。在1944年春季,当德国在苏联南方的防线几度面临破裂的形势下,正是由于他超人的努力,才使得德军避免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并使得防线逐渐稳定了下来。当时Schoerner十分正确地认识到要守住这条防线,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罗马尼亚人合作的态度,除非他能重新点燃罗马尼亚人保卫祖国的战斗意志,他并没有取胜的可能。而迭经失败后,罗马尼亚人的士气已经降到了最底点。Schoerner认为作为单个的士兵来说,在个人勇敢的方面,罗马尼亚士兵并不比德国人差,影响罗马尼亚军队战斗力的主要是由于落后的装备,以及缺乏良好的训练和优秀的领导。这使得罗马尼亚军队在战斗中的表现良锈不齐,有些罗马尼亚部队在绝境中仍能以崇高的勇气战斗到底,而有些却是未经战斗就溃退了,其中有些溃退的部队是由于“我看见相邻的部队跑了,于是我也跑了”。Schoerner将军利用战线上比较平静的3个月时间,以很大的努力来加强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在部队部署上,他有意将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间隔地部署,他相信德国部队在战斗中是不会后退的,而他们做出的榜样也将鼓舞罗马尼亚人的斗志。同时他将大量德国军事顾问派遣到罗马尼亚部队中,以德国人的方式训练罗马尼亚人,另外他尽可能地以德国武器装备罗马尼亚部队,以提高其作战能力,他为此曾重点训练了一些罗马尼亚的“样板”部队,其中有全部德式装备的罗马尼亚“大罗马尼亚”装甲师,有时Schoerner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牺牲对德国部队的装备供应,来优先提高罗马尼亚部队的装备水平,因为他手中的德国部队中老兵的比例很高,这些老兵即使武器差一点也能打仗,而掌握着优良武器的罗马尼亚部队,不但其战斗力为有提高,而且其作战信心也会提高。在Schorner将军的精心调教下,罗马尼亚人的战斗力逐渐有明显提高,在44年4月到7月,罗马尼亚人成功地击退了几次苏军小规模的攻势,并在一些小的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 |( Y: G8 y& W( Z& x  \     除了罗马尼亚人以外,Schorner将军另一个担心的地方是他所处防线的位置,因为他的防线正面临苏军从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夹击的威胁,为此他多次向希特勒建议将防线向南移动。他的建议被希特勒否决了,希特勒的理由有两个,首先德军的北部防线是依托东西走向的山地建立的,那里机械化部队的运动是困难的,而如果后撤到平原上,岂不是让苏联机械化部队更容易行动?第二,现在德军的方向大致是在罗马尼亚边境上,如果不经一战放弃,将会给罗马尼亚的士气多么大的打击,如果罗马尼亚人因此失去了继续作战的意志,那么这个恶果足以抵消德军收缩防线所带来的好处。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虽然十分失望,但Schorner将军决心尽最大努力以完善他的防线,他要训练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他要补充德国部队的损失,他要加强他的防御工事,他发现要完成这些事简直难如登天。首先对南方德军的供应并不占据优先位置,他不但要想尽办法搞来自己需要的物资和人力,还要十分警惕别人要抽调他手头的资源。同时他发现他手下的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互相敌视,他后来说“这两个国家是世仇,似乎他们更愿意在他们之间爆发一场战争”(mars注,后来在匈牙利战役时,罗马尼亚军队已经加入了苏联一方,由于士气低落,对于苏德双方来说,罗马尼亚军队和匈牙利军队都不是一支可以靠得住的盟友,但俄国人知道当进攻匈牙利人的阵地时,罗马尼亚人是极其勇敢的,而德国人也知道,当和罗马尼亚人交战时,匈牙利人是绝对可靠的。在攻克布达佩斯时,一支罗马尼亚部队奉命进攻一个由匈牙利军队防守的地段,其战斗之惨烈使得德国人和苏联人都十分吃惊,当最后由于伤亡过大,那支罗马尼亚军队奉命后撤休整时,那些罗马尼亚士兵居然“颇有怨言”!),最后罗马尼亚的铁路交通是德国人所遭遇的最糟糕的,不止一次整列满载物资的列车消失得无影无踪,德国人不得不出动轻型飞机沿着铁路线寻找,当找到后,那些罗马尼亚铁路官员们往往直接了当地向德国人索要“买路钱”,奉命实行“睦邻友好”政策的德国人只能支付这种勒索,然后火车才能继续上路。后来Schorner的一个参谋在40年后回忆到“当时我们同时在和3个敌人作战:俄国人,我们的盟国和德国总参谋部” 6 Y( E: {$ n- O: U/ a4 x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Schorner将军做到了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他提高了罗马尼亚人的作战能力,同时他使得德国部队从以前的激战造成的损失中恢复了过来,在他手下几乎每个德国师在人员和装备上都达到了满员的程度。

* c* S& ]8 [3 H. h      1944年6月,战场上的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6月6日,西方盟军在诺曼底登陆,6月22日苏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著名的白俄罗斯战役,这次攻势的结果对德国人是一场灾难,这里有一个十分有名的插曲,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之一是著名的德国第9集团军,(mars注:如果要我从德苏两军中各选一个战斗力最强的步兵集团军的话,我会选德国的第9集团军和苏联的第11近卫集团军),6月27日,即苏军发动攻势5天后,德国第一批援军第12装甲师赶到战场,前来迎接他们的第9集团军参谋长对该师师长说的第一句话是“很高兴见到你,第9集团军已经不存在了!”7月13日,苏联在北乌克兰发动了又一个巨大的攻势,这两次攻势结果是德国在东线实力最强的两个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被消灭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遭到重创,随后一直到8月底,苏军几乎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向波兰挺进。外部的危机引发了内部的危机,7月20日发生了行刺希特勒的事件,这个事件的后果之一是名将古德里安临危受命,担任了陆军总部参谋总长。上任后,古德里安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波兰的战局,当时他所唯一能抽调的兵力只有来自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不顾Schorner将军的强烈抗议,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被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走,不久Schorner将军本人也离开了那里,由于白俄罗斯战役后,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被苏军切断了和德国本土的联系,为了稳定那里的局势,那里需要一个坚强的指挥官,于是希特勒决定任命Schorner将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而原北方集团军群司令Hans
# ?  U# H0 ?. G* N# GFriessner将军奉命转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虽然比较缺乏经验,但Friessner也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军人,在以前一次由他主持的军事会议上,他对战场形势所作的分析是如此精彩,以致当时在场的希特勒不由自主地从椅子上跳起来,用双手握住他的手,连声说“这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军事报告!”在上任后,Friessner预感到苏军很可能在他的防线上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而由于原属于该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被大量抽调,他手头只有第13装甲师和第10装甲掷弹兵师两个装甲单位,这无论如何是不够的,于是他也屡次要求将防线后移以缩短防线,他的要求受到了古德里安的支持,但希特勒仍在犹豫。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44年8月5日,安东尼斯库元帅来到德国会见希特勒,作为一个首脑,他是希特勒所信任和尊敬的仅有的3个人之一(另两个是意大利的莫索里尼和芬兰的曼纳海姆元帅),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希特勒甚至容忍了安东尼斯库对企图发动政变的罗马尼亚铁卫军的残酷镇压(照理说,铁卫军是一个更纯粹的纳粹组织)。在和希特勒见面前,安东尼斯库首先和古德里安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安东尼斯库主动提出了收缩防线的意见,这使得古德里安十分高兴,他对此表示了完全赞同。古德里安是一个出色的将军,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似乎从没考虑到在德军新遭惨败的情况下,安东尼斯库提出这个建议十分有可能是为了试探德国有没有保卫罗马尼亚的信心!不管安东尼斯库是怎么想的,在随后和希特勒的会谈中,希特勒成功地鼓舞起了他的信心,希特勒称以前的失败是因为“一小撮叛徒”,而现在他已经清除了那些叛徒,而德国的军事潜力将逐渐发挥出来,德国人有信心保卫她和她的盟国,敌人一定会被击败!于是安东尼斯库再也不提放弃领土的事了。在会谈结束,安东尼斯库座上汽车离开时,他忽然从后视镜中发现希特勒一路小跑地追了上来,他急忙命令停车,在车外希特勒气喘吁吁地喊到“元帅,记住千万不要去王宫!”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 b/ K; ?% @( y* B- J  R2 ~' b: I3 R
     虽然这次会谈是成功的,但似乎希特勒并不完全放心,他随后批准了在德军防线后方建立第二条防线,但条件是尽可能不让罗马尼亚人察觉,同时只有当发现苏军即将进攻时,才允许向第二条防线撤退。这两个条件都是十分可笑的,首先莫非希特勒指望在后方建立一条足以容纳数十万人的防线居然能不让罗马尼亚知道?其次,希特勒有没有考虑过一旦等苏军完成进攻准备,当德军放弃了第一道防线正在向第二道防线撤退时,苏军发起了攻势会导致什么样的混乱局面?从后来情形的发展来看,德军在7月底开始准备第二道防线已经太晚了。

; z' _4 g  f1 T( d8 v! r! n     在战役开始前,Friessner将军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共有50万人其中大部份兵力分布在第6和第8集团军之中,此外他还可以得到40万罗马尼亚军队的支援,在苏军发动攻势前,部署在德军防线上的是德国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8集团军的右翼,共有27万人,此外还应该包括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共22万余人,Friessner将军的一线总兵力约为50万人,他所拥有的坦克和突击火炮数量大概在350-400之间,其中大部分属于德国第13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这个师大约有50辆坦克)和罗马尼亚“大罗马尼亚”装甲师所有。' t2 D+ K$ R: @& i" f. W6 u
     1944年8月初,当时战线所在地区地形是这样的,在北方德军左翼依托着喀尔巴仟山脉,在那里德军没有被迂回的危险,正北面是一道东西走向的山地,过了这道山地后,地形逐渐向下延伸,接着又向上重新抬高,形成第二道东西走向的山地,在这两道山地之间,坐落着Iassy 市,过了第二道山地就进入了平原,在东北方地形比较平坦,因而比较有利于机械化部队的运动,但同时3条由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由东向西分别为Dnister 河,Prut河和Siret 河),如果能够善加利用的话,它们能有效的成为阻碍机械化部队突破的屏障。
2 }+ n, U+ O+ r6 _  当时隔着北方第一道山地和德军对峙的是马利雅夫斯基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而托尔布欣将军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则在Dnister 河东岸占领了阵地,并且在西岸夺取了几块小规模的桥头堡。
9 {7 T" H: [0 q# M  即将在这次攻势中起主要作用的马利诺夫斯基将军是一个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将领,在苏联军界,他被认为是一个十分聪明和勤奋的人,他对部下十分宽厚因而博得了部下的爱戴,他用兵也是以稳健见长,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一旦他下了决心,也许除了斯大林本人以外,没人能让他改变注意。当战线在4月中旬起逐渐稳定下来后,马利诺夫斯基就在思考下一步作战计划,逐渐地他开始倾向于实现一个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在这个攻势中,他将以手头的机械化兵力迅速突破德军在北方的防线,急速进入德军后方从背后将德军主力包围在Prut河以东并消灭之。这个计划魄力很大,但问题是他发现手头缺乏实现这个计划所需要的兵力和物资,现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目光正投向了白俄罗斯和北乌克兰,对于南方马利诺夫斯基的部队的需求,至少是在目前更本不会被作为重点。这个情况一直到7月中旬才逐渐改变,随着在中部战场的情形逐渐稳定,苏联最高统帅部开始考虑在南方的攻势,补充的兵力和物资逐渐涌入这个地区,但这些补充来的新兵绝大多数是从新解放地区临时征发来的,他们平均接受训练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而这样的新兵总数高达265000人!于是在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一线队伍中充斥着这样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有一个也许是有些极端的例子,在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第5突击集团军的一个师,在战役开始前的兵力有7000人,其中老兵只有2500人!这是造成苏军在作战中第一线步兵伤亡据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些新兵主要是分布在步兵部队中,在技术兵种如炮兵、工兵和装甲兵中,老兵的比例要高得多。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