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由于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并不处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优先供应名单上,我们会发现这两个方面军直到战争结束,在所得到的武器装备上,无法和直接向德国本土进攻的苏联方面军相比,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凑合着过日子”,比如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后来都拥有二个坦克集团军,每个坦克集团军拥有坦克高达700~900辆,而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合起来只有1个坦克集团军,而且这个第6坦克集团军只有2个军,坦克数量只有可怜巴巴的400辆,并且其中一半(第5机械化军,也就是后来的第9近卫机械化军)还是装备着比较落后的美制M4A2“谢尔曼”坦克!  q  P3 }0 S' g$ v
  对于这种情况,马利诺夫斯基自然感到十分无奈,但他知道报怨也没有用,于是他抓紧战役开始前的每一分钟训练他的部队,他尤其注重的是训练他的装甲部队通过复杂地形的能力,他清楚地知道未来战役的胜负取决于他的装甲部队能否迅速通过德军防线。为此他特意将受过特殊训练的工兵部队配属给他的装甲部队,一旦攻势开始这些工兵部队将紧随着机械化部队行动。在战役开始前,马利诺夫斯基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机动部队除了第6坦克集团军的2个军(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以外,还有第18和23坦克军以及第5近卫骑兵军,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只有第4近卫机械化军和第7机械化军,显然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将充当主力。此外为了弥补协助步兵突破的独立坦克部队的不足,苏军为各个担任主攻任务的步兵部队配属了独立的自行火炮部队。至于说苏军这个地区中装甲部队武器质量,很遗憾我手头资料不足,我十分肯定地知道,新式的T-34/85坦克和JSU-152自行火炮都装备了部队,但有鉴于参加白俄罗斯战役的苏军机械化部队尚无法保证装备100%的这些新式武器,我认为这些新式武器在这个地区的苏军装甲部队中不会超过50%。& F5 M0 c. i- x0 Q! v
  在我具体叙述战役过程以前,我先来比较一下双方的兵力,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实际兵力共有131万人,但参加这次战役的兵力只有886491人(第二乌克兰方面军537856人,第三乌克兰方面军348633人),光以人数来看,相对于50万德国和罗马尼亚联军,苏军只占有约1.8:1的优势,对于进攻一方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个很明显的优势(虽然22万罗马尼亚人战斗力无法和德军相比,但苏军中那26万新兵也绝对好不到哪去),苏军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在火力上的优势,苏军的两个方面军共有坦克和自行火炮1800辆(第二乌克兰方面军1283辆,第三乌克兰方面军591辆),在这方面苏军占了几乎是5:1的优势,在76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数量上,苏军的优势更高达10:1,在空军兵力上,苏军共投入各种飞机2000架以上,而德国空军在苏联发起攻势时,在本地能运作的飞机只有43架轰炸机,57架攻击机和72架战斗机,苏军几乎占了15:1的优势(在战役开始后,大量德国飞机被派往那里支援,但即使如此,苏联空军在数量上仍有4:1到5:1的优势),这个实力对比从一开始对于德国人来说就充满了不祥。
8 t; w. X9 h2 S  `! m
     在战役开始前,德军的部署情况是这样的,在北部防线上是Wohler将军的德国第8集团军右翼部队和罗马尼亚的4集团军。为了巩固防线,在这里德军采取了将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 间隔地部署的方法。在德军防线最左侧是罗马尼亚第7军,它在喀尔巴阡山脉上占据了防御 位置,德国第8轻步兵师在左,罗马尼亚第104山地步兵旅在右,而罗马尼亚第4山地步兵旅 作为军预备队在后方占据了阵地。罗马尼亚第7军右翼是罗马尼亚第1军,这个军占据了从喀尔巴阡山脉山脚延伸到第一道山地的间隔地段,这个军以罗马尼亚第20,6师组成第一道防线,而罗马尼亚第8步兵师作为预备队部署在防线后方。罗马尼亚第1军右方是罗马尼亚第5军,这个军的防线由左到右部署着罗马尼亚第1近卫步兵师,第4步兵师,第1步兵师和德国第46步兵师。再右边是罗马尼亚第6军,该军以罗马尼亚第5步兵师和德国第76步兵师占据防线。第6军的右翼是罗马尼亚第4军,该军防线由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罗马尼亚第 5骑兵师,德国第79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11步兵师组成。最后方是德国第7军,这个军以第376,370和106三个步兵师占据第一线,以德国第258步兵师作为军预备队。 . A. n% N+ B3 y# c# h
    在第一道山地后方,德军以德国第57装甲军作为机动部队占据了两道山地之间的地带,如苏军突破了第一道山地防线,这些机动部队将对苏军进行阻击,以掩护第一线部队撤往第二道山地防线,这些机动部队部署情况是这样的。“大罗马尼亚”装甲师部署在罗马尼亚第5军后方,罗马尼亚第6军后方是罗马尼亚第18山地步兵师。德国第10装甲掷弹师和罗马尼亚第3步兵师则位于罗马尼亚第4步兵军后方。 4 P0 K5 P) J, _* Z. X$ i. R+ {
     最后在第二到山地防线上德国人由左到右部署了罗马尼亚第13步兵师,第101山地步兵旅, 第3步兵师和第102山地步兵旅。在这道防线后方是最后一个德国部队,第20装甲师,这个装甲师在白俄罗斯战役中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于不久前刚刚调到罗马尼亚进行整补,现在虽然在人员上得到了一些补充,但其武器装备远远没有到位,整个师只有1辆坦克!显然这个师在即将到来的战役中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F. t* {; q+ D* q1 e; }" @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发现德国在北方的防线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弱点,自古以来,对于在战场上战斗力较弱的部队的使用方法通常是这样的,在进攻时,这些部队通常会被赋予保护两翼的任务,在防守时,这种部队通常被部署在第一线。这样做的用意是以那些不大可靠的部队尽量吸收进攻一方的动量,然后由充当主力的部队在第二线和敌军决战,同时这样部署也有防止前者溃退的作用。所以永永远远不要将不可靠的部队部署在第二线,否则一旦当第一线被迫后退时,那些占据第二线的二流部队很可能会产生恐慌,“既然他们也抵挡不住,我们能干什么!”,这样他们很容易不但不去反击进攻的敌军,反而率先逃跑从而造成全线崩溃的危险。在这里我无法理解的是,虽然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有了提高,但他们毕竟尚未经受大规模作战的考验,为什么Friessner将军会放心地将担任第二线反击和防御的重任几乎全部交给罗马尼亚人?从德国人的部署情况看,其二线部队除了德国第10装甲掷弹兵师以外,究竟有那个是靠得住的?我如果是Friessner将军,我晚上是会吓得睡不着觉的!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在东北防线上,德军在左翼部署了Fretter-Pico将军的德国第6集团军,右翼是罗马尼亚第 3集团军。在德军防线最左端和德第8集团军第7军相邻的是德国第44军,该军的防线是德国各军所占防线最长的,从左到右部署着第14罗马尼亚步兵师,德国第62,282和335步兵师,该军右方是德国第52军,该军防线沿着Dniester河由西北伸向东南,这条防线上部署了德国第161,294和384步兵师。52军右方是德国第30军,这个军的防线十分短,在这个预计苏军可能的主攻方向上德军密集部署了第302,257,15和306步兵师,这是4个德军 战斗力最强的步兵师,并且德军在这个地区唯一成建制的装甲师第13装甲师就部署在这4个师后方。在德国第6集团军右翼是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该集团军左翼是德国第24军,该军的防线由左至右是罗马尼亚第4山地步兵师,罗马尼亚第21步兵师和德国第9步兵师。 第24军右边是保卫德军防线最右端的罗马尼亚第3军,该军的右翼依托黑海,其防线上部署 了罗马尼亚第15步兵师,第2步兵师和第110步兵旅组成。在整个防线后方,作为德国第6集团军预备队的是德国第304和153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第1骑兵师。
, q  @; P: w; f# ^; q    从德军总的兵力部署来看,德国人显然认为苏军的主攻将来自东北方向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所以大部分德国部队都被密集地部署在那里,并且唯一的一个完整的德国装甲师也在那个方向,显然德国人对苏军计划集中机械化部队通过北部的山区向南突击估计不足,虽然从军事上看一旦苏军从北部达成突破,位于这个地区的德军主力将后退无路。德国人为什么忽视了这一点,显然德国人认为苏军更可能在比较适合装甲部队机动的东北部投入其装甲部队主力,他们再一次低估了苏军装甲部队快速通过地形的能力,这在战争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德国人在白俄罗斯遭到如此惨败后,竟然还犯这同样的错误,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 L$ ~* d( |5 B; ?$ T' {* G      在战役开始前,苏军的部署是这样的,在北部防线,苏联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最右翼是第40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只有4个师和1个筑垒地域,在本次战役中,这个集团军只被赋予监视喀尔巴阡山脉中德军的动向并保护方面军右翼的安全的任务。在第40集团军左边是第7近卫 集团军,该集团军包括第24和25近卫步兵军共7个师,这个集团军将比方面军主力晚一天发动进攻,在突破德军(罗马尼亚第1军和第5军)的防线后,这个集团军计划向右旋转,切断德军任何企图通过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增援的通道,同时也作为防止德军向西突围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第7近卫集团军后方,马利诺夫斯基部署了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由第5近卫骑兵军和第23坦克军组成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7步兵军以及罗马尼亚共产党组成 的罗马尼亚第1师。在第7近卫集团军右方是第27集团军,马利诺夫斯基决心以这个集团军作为方面军的主攻力量,这个集团军所属3个军以第104步兵军和第35近卫步兵军在第一线,以第33步兵军为第二线,共9个步兵师,其全部攻击力量将落在对面罗马尼亚第6军第5步兵师的防线上,在第第27集团军后方,马利诺夫斯基部署了整个第6坦克集团军和方面军预备 队第57步兵军。按计划,第6坦克集团军将于战役的第一天晚上投入战斗。为了保证突破马利诺夫斯基在第27集团军的进攻地段的每公里正面上部署了76毫米口径以上大炮450门, 而苏联空军也将集中轰炸这个地段。从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看出苏军集中兵力于突破点的作战特点,在这里苏军以一个步兵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外加大量炮兵攻击仅仅由1个罗马尼亚步兵师防守的地段,这样苏军几乎可以保证可以达成突破,顺便说一下,这也是德军在战后往往误以为每次作战苏军数量都是他们10倍以上的原因。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在第27集团军右翼是第52集团军,该集团军辖第21,73和48步兵军,共9个步兵师,他们计划进攻由德国第76步兵师,罗马尼亚第7和第5步兵师以及德国第79步兵师防守的地段,当敌军防线被突破后,第18坦克军将在立刻投入战斗,这个坦克军的任务是迅速向Prut河突击,占领渡口并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会师,以形成对德军的内层包围圈。! A' `3 C' j* z' S* {7 [2 v
     在第2乌克兰最右翼是第4近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拥有第78步兵军和第20近卫步兵军2个军,该集团军将整个第78军集中在集团军的右翼,在战役中该军将和第52集团军并肩发动进攻,仅用第20近卫步兵军负责保卫一条100余公里长的防线,并与第3乌克兰方面军保持接触。最后第53集团军作为方面军 总预备队部署在第52集团军后方。 # R0 u' }( D  v" D
     在东北部苏第3乌克兰方面军最右端的是第5突击集团军,这个集团军以第26近卫步兵军和第32步兵军共7个师的兵力占领了一条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防线,同第4近卫集团军一样,它以第26近卫步兵军防守大部分防线,而集中第32步兵军于防线的最左端,该军奉命在进攻发起前,尽量保持“活跃”试图把德军的预备队吸引到它的地段,但这个企图没能成功。 % D& @: h" S$ K; M
     在第5突击集团军左侧是第57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进攻地段十分狭窄,以致该集团军的3个军(第63,第9和第64步兵军)只能分3个梯队排列,他们将攻击由德国第257和15步兵师防守的地段。在第57集团军的右方是作为第3乌克兰方面军主攻的第37集团军,这个集团军 以第6近卫步兵军和第66步兵军为第一线,以第82步兵军为预备队,将进攻德第15和第306步兵师防守的防线,作为方面军机动部队的第7机械化军部署在该集团军后方,该军计划在 进攻发起后第二天中文投入战斗,然后直接冲向Prut河东岸的渡口和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第18坦克军会合。第37集团军右侧是第46集团军,这个集团军集中第31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于集团军最右翼,而仅以第34步兵军保卫漫长的直到黑海的防线。另一个方面军机动部队第4近卫机械化军计划在进攻发起的第二天中午从该集团军右翼投入战斗,然后视情况,该军可以向右旋转帮助第7机械化军或向左旋转如第6坦克集团军一样向罗马尼亚纵深前进以形成外层包围圈。最后第10近卫步兵军作为方面军预备队被部署在第37集团军方。/ \' [6 M# U0 d+ m' d5 E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逐渐完成了进攻的准备工作,这次攻势预定在8月20日凌晨发动。
$ P: K. ~) p% i% ?7 t
     8月20日凌晨5点,苏联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同时发起了进攻。在北部战线上,苏第27和52集团军的防线上苏军的炮群齐声怒吼,猛烈地炮击持续了1个半小时之久,同时苏联空军的轰炸机和攻击机也在这里倾泄了大量弹雨。首当其冲的罗马尼亚第5步兵师,德国第76 步兵师,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5骑兵师的阵地在这阵炮火的无情轰击下颤抖。
1 H% w" K1 c# _0 M) D& U      当苏军的炮火开始延伸时,苏第27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第一线的4个军开始了进攻。在苏军的主攻方向第27集团军进攻的地段上,罗马尼亚第5步兵师进行了拼死的抵抗,但遭受了如此猛烈的炮击后,这个师的许多防线已经软化了,现在又遭到苏第27集团军一线的2个军(第104步兵军和第35近卫步兵军)的轮番攻击,虽然罗马尼亚第5师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顽强,但他们的抵抗很快被压倒了,到中午时分,苏军已经达成了突破。在第27集团军左翼的第52集团军以第21和73两个军的力量猛攻由德国第76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第5骑兵师的防线,这里德国人和罗马尼亚人并肩进行了十分顽强的抵抗, 虽然在苏军的猛攻下,德军的防线开始向后退却,但他们仍能够保持一道比较完整的防线,一般来说,在被部署在第一线的罗马尼亚人表现不错,虽然他们伤亡很大,但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 r2 d8 T0 x- v- q# J/ ^     当马利诺夫斯基将军于20日中午发现第27集团军已经达成了突破,他当即决定提前半天将第6坦克集团军投入突破口,于是当天1300时,第6坦克集团军以第5机械化军在左,第5近卫坦克军在右,通过第27集团军第一线的步兵进入了突破口,然后便开始向德军纵深前进。这时一件对德国人来说十分严重的事发生了,部署在第二线的罗马尼亚部队几乎未经战斗就崩溃了!尤其是德国人曾寄予厚望的“大罗马尼亚”装甲师不但没能达到反击苏军装甲矛头的作用,反而几乎是一枪未放就溃散了。于是苏军几乎是未遭到任何抵抗向前急进,当时配属于苏军的罗马尼亚共产党员们向漫山逃窜的罗马尼亚士兵喊话“我们是来打德国人的!罗马尼亚人不要怕,站在那儿别动,我们不会伤害你们!”这更增加了罗马尼亚人的混乱。到20日夜晚,第6坦克集团军的先锋已经接近第二道山地,在他们前面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罗马尼亚第101山地步兵旅!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对于德国第8集团军来说,苏军攻势之猛烈,德军防线崩溃速度之快都出乎其意料,但尽管 如此,第8集团军司令Wohler将军还是尽了最大努力来挽救局势,他命令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第258步兵师由东向西攻击苏军突破口的左肩,这个攻击十分坚决,但由于德军首先要突破苏第52集团军才能“够上”苏军攻击的主力第27集团军和第6坦克集团军。这个任务 对于只有约50辆坦克的第10装甲掷弹兵师来说未免过于艰巨。更何况属于第52集团军的苏第18坦克军尚未投入战斗!德军另一个行动是迅速将本来阻挡苏第52集团军的德国第76步兵师从防线中撤下来,然后将它绕过德军后方,在苏军攻到第二道山地前,抢先接替罗马尼亚第101山地步兵旅的防线。德第76步兵师接到这个命令后,将自己的阵地交给了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然后以强行军向后方急进,到当天晚上苏军第6坦克集团军抵达第二到山地时,德第76步兵师已经在他们前面进入了阵地。这个机动真是漂亮,太漂亮了!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在敌军进攻面前进行部队机动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在当时的一片混乱中,德国人居然做到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当第二天苏军开始试图突破第二道山地进入平原时,他们将面临顽强地抵抗。但在苏军装甲矛头前毕竟只有一个德国步兵师,很难想象光凭他们就能迫使苏军停止进攻。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多只能是将苏军尽可能地“挡一下”,以等待进行反击的援军,我们将会看到德第76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101 山地步兵旅将联手挡住苏军几乎达一天之久,但是德军反击的兵力在哪里?在德军防线后,唯一的德国第20装甲师仍然只有1辆坦克!3 y/ ?' C' p% Z, ^
      托尔布欣将军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则没有那么顺利,在他面前,德国部队比较多,而且苏军也必须强渡Dniester河。当苏军空前猛烈地炮击开始时,苏军一线步兵中的新兵们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情形,他们很难相信会有人在这样的炮击中生存下来,而老兵们则一声不响,通过以往的经验他们知道无论炮火是如何猛烈,德国人都会做好准备,等着他们的!炮击结束了!整个苏军阵地上响起了“乌拉”的吼声,苏联步兵开始了他们的进攻。1 F3 ~4 O; m6 O- T8 w. d0 \
     苏军第57集团军由于战线很窄,它的三个军是分3个梯队部署的,这天最先投入战斗的是第一梯队的第68军,面对该军的是德国第302和257步兵师,以及第15步兵师的左翼,这几个师的防线,尤其是第302和257步兵师的防线十分坚固,事实上是太坚固了!到当天晚上,苏第68军的3个师都已经投入了战场,但他们向前推进不到1公里!当天德军的报告中说到“苏军的每次攻势都被击退,我军防线完好无损,苏军损失严重,并至少损失了10辆以上新式T-34坦克”。这个报告除了击毁坦克的部分以外和苏军的记录完全符合。当时属于苏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坦克部队第7机械化军和第4近卫机械化军在20日都还没有投入战斗,而且这两个军也都不属于第57集团军,所以唯一的可能德军击毁的是苏军的自行炮,却把它们当成了T-34坦克。这是一个交战双方都经常犯的错误。不管怎样,第57集团军在第一天中未能达成突破,只是在德第15步兵师的地段上取得了一点进展。" f6 \& o( i( s
     在第57集团军左侧,苏第37集团军的战果要好得多,该集团军投入了第一线的2个步兵军(第6近卫步兵军和第66步兵军),在他们的猛烈攻击下,德国第15步兵师和第306步兵师的防线破裂了,苏军开始扩大突破口。出乎意料的是在苏第37集团军左翼苏第46集团军两个军(第31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的猛攻下,罗马尼亚第4山地师和第21师表现得相当顽强,虽然被迫逐渐后退,但他们的防线没有破裂。
5 e" H8 a* m: d" S     当20日夜晚来临时,德第6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发现虽然他的防线遇到了危机,但 局势尚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命令集团军预备队第13装甲师和第304步兵师前往迎击苏第37集团军攻击所造成的突破口,同时下令从北部第384步兵师中抽调约三分之一兵力去加强第302和257步兵师的防线,也就是说扼守住苏军突破口的“肩部”,防止它进一步大。( p  a- q6 Q% b  T1 I
     20日晚上,苏德双方都在为第二天的战斗紧张地作准备,他们都很清楚,第二天的战斗将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
; A5 F" V) c+ ?, u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8月21日,德军在北部防线的形势进一步恶化,在苏联第27集团军的右翼,苏第7近卫集团军的第25近卫步兵军开始投入战斗,而由第5近卫骑兵军和第23坦克军组成的骑兵-机械化集群随后跟进,并将在当天下午投入战场。在第27集团军的地段上,苏第6坦克集团军开始攻击第二道山地上的德军防线,德第76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第101山地步兵旅在这里抵抗地相当顽强,但到傍晚时分,苏第6坦克集团军终于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开始向山下的平原冲去。在德军防线右翼,由德国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79和258步兵师组成的几个德国战斗群反复攻击苏第52集团军的左翼,企图封闭突破口,但当苏第18坦克军于中文投入突破口后,德军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于是德第10装甲掷弹兵师开始进行一系列逐次抵抗作战,以掩护前线的德军和那些还在战斗的罗马尼亚部队退却,当天经过一场短暂而血腥的激战后苏第52集团军攻克了Yassy。到当天晚上,苏第18坦克军绕过了德第10装甲掷弹兵师,也抵达了第二道山地。
' p) v1 B( D5 J1 J8 q7 `      同样在这一天,由于发现苏军在北部已经形成了突破,而德军后方的运输线正直接处在快速前进的苏军的威胁之下。于是德第20装甲师接到命令,立刻派出一个战斗群,占据南方的铁路枢纽Birlad,可是这个坦克师仍然没有坦克!在绝望之中,该师派人到附近的铁路上去,拦截任何载有武器的列车,正好有一列载有约20辆坦克的列车正在驶往前线,这些坦克被强行拦截了下来。于是第20装甲师得以组成一个由10辆坦克,数辆突击炮,一些师属炮兵和一个加强营的装甲步兵构成的战斗群前往Birlad,该师其余的部队和大约10辆坦克则奉命在第二天侧击向前突破的苏军右翼。
& `$ P' h( I0 ?! F! E     在东北部战场,第57集团军仍无法突破面前的德军防线,在21日,属于该集团军第二梯队的第9步兵军也投入了战场,但德国第257和302步兵师的抵抗十分强烈,苏军一整天都未能取得进展。苏第57集团军右翼的第37集团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进展最大,在该集团军面前的德第15和306步兵师的防线基本已被突穿,但21日上午德军以第13装甲师和第304步兵师对第37集团军进行了猛烈反击,这次反击虽然未能击退苏军的攻势,但大大减低了苏军前进的速度。位于德第6集团军右翼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集团军在20日尚能守住他们的防线,但在21日这条防线在苏第46集团军右翼的2个军(第31近卫步兵军和第37步兵军)的攻击下,终于被突破了。见到这个情况,托尔布欣将军下令投入他的机械化部队,第7机械化军将通过第37集团军的地段,第4近卫机械化则通过第46集团军的地段进入突破口。同时鉴于第57集团军攻击受阻,托尔步欣下令将第57集团军第三梯队第64步兵军转到第37集团军地段。第7机械化军的前进非常不顺利,由于在第37集团军面前德军抵抗十分强烈,这使得突破口未能扩大。于是当第7机械化军向前推进时,他们和也在前进的集团军预备队第82步兵军的部队拥挤在有限的几条道路上,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以致第7机械化军无法按计划于21日中午投入战场,一直要到接近21日半夜,该军才得以进入突破口。显然第37集团军司令Sharokin将军有失职守,在战役结束后,苏军内部总结中,托尔布欣和Sharokin将军都因此受到严厉批评,集团军后方道路道路情况不是形成如此严重的交通堵塞的理由!因为苏军将领在战役前就知道这些道路的情况,如果管理得当,绝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俄国人要感谢苏联空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上空的制空权,否则很容易引来一场大祸的!

+ B: x2 W, i6 a: \& O$ P5 T1 S( _      在苏军最左翼的投入突破口的第4近卫机械化军的进展则十分顺利,他们迅速突破了匆匆赶到的德国第153步兵师的拦截,开始了向Prut河的突破。8月22日,在北部战场上,苏第7近卫集团军已全部投入战斗,其所属的骑兵-机械化集群也进入了突破口并开始向右旋转,德第20装甲师和第46步兵师徒劳地企图侧击苏军,在随后的几天中,这些德军被迫一步步向喀尔巴阡山脉退却,最后这两个师和德第8轻步兵师一起扼守喀尔巴阡山上的几个山口,这不但是为了防止苏军突入匈牙利,同时也是为了撤退的德军保留最后一条通往安全地带的通道。
! v4 A3 z2 m6 |- w9 n/ o) L% Q0 e      同一天上午,苏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18坦克军已经完全通过了山地进入了平原,第6坦克集团军得到的命令是“不要和沿途的德军纠缠,向南前进!”于是该集团军一路横扫德军的后勤单位,绕过大的城市向前挺进,沿途只遭到轻微地抵抗。而第18坦克军已经开始向左旋转,该军以第170坦克旅为前锋,直扑Prut河。在这两支苏军装甲部队身后是全速前进的第27和53集团军的步兵部队,而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近卫集团军也开始加入了攻击。
% A% d6 j2 z8 _     22日在东北部战场上,苏第5突击集团军也加入了攻势,但德军的抵抗仍没有减弱的迹象,苏第57集团军仍然未能突破德第257和302师的防线,但在南部苏第4近卫机械化军的攻击取得了成功,该军以主力向北旋转,攻向Prut河上的Leovo前进,以第5近卫摩托化旅向南旋转,切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背后的铁路线,同一天苏联黑海舰队以2个旅的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在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右翼登陆成功。于是在前有苏联第46集团军的猛攻,右方有苏联海军陆战队的威胁,后方交通线又被切断的情况下,罗马尼亚军队开始了瓦解。$ a) D1 L3 v' B5 p3 T. v+ Y
     通过对当前战场形势的分析,Friessner将军震惊地发现自己的部队面临被合围的威胁,苏第18坦克军接近Prut河,而现在第4近卫机械化军也向Prut和狂奔,Prut河上的渡口!一旦这些渡口被封锁,整个德国第6集团军将后退无路!于是Friessner立刻下令第13装甲师撤出战斗,抢先前往Leovo以占据这个重要的渡口。而第13装甲师的离去,立刻减轻了苏第37集团军所遭受的压力,于是第7机械化军也开始快速前进。+ v4 e) S/ w7 L# V+ Z
      22日傍晚,Friessner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他命令第6集团军各个师以一部分阻击当前的苏军,其主力开始向Prut河后撤。已经太晚了!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8月23日,战场上的形势继续向对苏军有利的方向发展,苏第6坦克集团军继续向南急速前进,其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前锋第20近卫坦克旅已经接近了重要的铁路枢纽Birlad,我在上文提到过,守卫这个要地的德军只有德第20装甲师的10辆坦克,少量炮兵和1个加强营的装甲步兵,而他们面对的苏军是由1个坦克旅(65辆坦克),1个自行火炮团(16门自行火炮),至少1个“喀秋莎”火箭炮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和附属高炮、反坦克炮以及工兵单位组成的苏第6坦克集团军的前锋部队,这场战斗的结果不问可知!Birlad这个铁路枢纽的失守标志着整个德军的后勤供应系统被彻底切断了。在攻克了Birlad后,马利诺夫斯基将军命令第6坦克集团军继续向南推进,而第27集团军则奉命紧跟在第6集团军身后向罗马尼亚内地前进,“你们的任务是尽你们所能地向前推进,不要和沿途的德军纠缠!”同时苏第18坦克军则奉命向Prut河畔重要的渡口Husi前进,德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德国第76、79和258步兵师拼命企图阻挡苏军的前进,但苏第18坦克军根本不和他们交战,只是凭借它优越的机动性绕过沿途的德军,并于当天晚上前攻克了Husi,而苏第52集团军的步兵部队紧紧地跟随在第18坦克军身后,这样在Prut河西岸德军向南撤退的道路被封闭了,在此以前,只有德第10装甲掷弹兵师的部分兵力在缺口被封闭前得以抢先一步向南撤退到Leovo和已经在那里的德第13装甲师会合。
. t1 t# w" K- D/ X1 Y) C; I5 D  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左翼的第4近卫集团军在23日进展很快,这个集团军是第2乌克兰方面军唯一在Prut河东岸的部队,在该集团军的猛攻下原属德第8集团军的第7军一步步向南退往德第6集团军的地段。- Y) K6 x: x- H% T
  德第6集团军在接到全线撤退的命令后,于23日开始向Prut河后退,同时他们仍在奋力阻挡当前苏军的突破企图,他们的抵抗是如此顽强,以致苏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仍然无法达成突破!但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机械化部队在这一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第7机械化军在通过第37集团军的地段后,以全速向Prut河前进,抢在德军以前到达了河边,和第18坦克军隔河相望,然后该军迅速以第16机械化旅和第41近卫坦克旅为第一线,第63机械化旅和第64机械化旅为第二线在河边占领了阵地,这样德第6集团军通过Husi渡口向Prut河西撤退的道路被封闭了。同一天苏第4近卫机械化军也已经接近了Leovo 渡口,这是德军手中所剩下的唯一渡口!而苏第46集团军于23日开始向左旋转,从而切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和德军的联系,并断绝了该集团军后退的道路。

- }* Z0 t! j4 @: O  P      同时德军继续向Prut河退去,沿途他们遭到了苏军远程大炮和苏联空军的无情轰击,因而损失惨重,40余年后,一个德军幸存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尤有余愤“我们整天遭到苏联空军的轰炸,可是我们的空军呢?整个战役期间我一架德国飞机也没有看到过!”他的回忆对德国空军并不公平,包括著名的鲁德尔的中队在内的德国空军部队在战役过程中从未停止过战斗,他们只是被占绝对优势的苏联空军压倒了。对德军地面部队来说,苏联空军的轰炸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使得德军各个部队之间的通讯逐渐陷于瘫痪,而德第6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将司令部设在Kishinev200公里以外的 Foscani,(Mars注,在我看来,在如此重要的战役期间,将司令部设在离前线如此远的地点,这种行为几乎等同于犯罪)更使得德军的指挥系统变得十分紊乱。; F/ n8 F$ ]& K% R9 C
  德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Friesssner将军对战场形势忧心如焚,当天上午他会见了安东尼斯库元帅,在这次会谈中,安东尼斯库许诺将尽其所能稳定战场局势。在会谈结束后,安东尼斯库接到了罗马尼亚国王的召见,“汇报当前局势”,当他进入王宫后,就立即被扣留。23日22时,罗马尼亚国王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宣布罗马尼亚从当天起退出战争。当得知这个情形后,Friessner 将军深感震惊,他立刻向罗马尼亚军队中威望很高的Dumistrescu 将军呼吁不要服从停火的命令,但后者回答到“作为一个军人,我必须服从国王的命令”,事实上这个命令只能传达到驻守在罗马尼亚内地的罗马尼亚军队,而在苏军的包围圈中的罗马尼亚军队由于通讯系统被毁,有许多部队根本没有接到这个命令,所以罗马尼亚军队的抵抗要到25日才停止。
2 N* Q( I! p; u# W# m' l& ^  希特勒得到罗马尼亚发生政变的消息后,非常愤怒,他叫道“我警告过他不要去王宫,他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他立刻下令Friessner 将军以手头一切兵力进攻布加勒斯特,解救安东尼斯库并“消灭那些叛徒”,对此Friessner 将军十分为难,他手头最精锐的野战部队正在前线苦战,在罗马尼亚内地他只有少量的守卫部队、高炮部队和海岸炮兵部队,他非常缺乏步兵和装甲兵,来完成希特勒的任务,而罗马尼亚在其国内还有将近20万军队,虽然这些军队质量不高,但用来自卫还是绰绰有余的。当发现Friessner 将军的犹豫后,怒气冲冲的希特勒干脆绕过Friessner ,直接通过戈林,命令德国空军轰炸布加勒斯特,于是罗马尼亚于25日向德国宣战,在罗马尼亚内地的罗马尼亚军队奉命解除各地德军的武装,这样一场小型的战争在德军后方开始了。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24日,在北部战场,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18坦克军在将Husi交给随后赶来的第52集团军的步兵后,开始向南部的Leovo ,这样防守这个渡口的德国第13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53步兵师遭到了苏第18坦克军和第4近卫机械化军的夹击,到当天晚上,这些德国部队终于抵挡不住苏军的猛攻,放弃了Leovo向南退去,由于Leovo是当时在Prut河上唯一尚未被苏军封闭的渡口,一旦弃守,等于将河东岸20余万德军陷于死地,所以Leovo 的德国守军本来是应该战到最后一人的,在战场上因为战败而后撤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但为了自己活命而陷战友于死地则绝对是一件可耻的行为,这种行为如在罗马帝国时期是足以被施以“十一格杀令”的!
* p/ {( d7 P( D! c. R; Q  在Prut河东岸,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4近卫集团军前进十分迅速,他们于24日已经和第7机械化军会合,第3乌克兰方面军最右翼的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57集团军开始逐渐将德军向Prut河“挤压”,德军在这里令人吃惊地仍然进行着顽强抵抗,虽然仍在后退,但依然能保持一条完整的战线。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步兵部队中,24日进展最快的是第37集团军,该集团军的任务是迅速从侧翼超越撤退中的德军抢先到达Prut河,以建立一条防止德军沿着Prut河向南退却的防线,为了弥补部队机械化能力的不足,集团军决定以配属各师的独立自行火炮部队为核心,每个师以1个营左右的兵力搭乘在自行火炮和所有能找到的车辆上向河边急进,一旦到达指定位置,立刻就地构筑工事死守,师主力则以最快速度随后赶来,苏第37集团军以这种“先占点,后连线,最后扩大到面”的方法成功地在24日在Leovo 的北部形成了一条防线,并打退了德军最初几次向南突围的企图。第3乌克兰方面军最左翼苏军第46集团军已经完全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包围了起来,罗马尼亚部队于25日全部放下了武器。
$ `3 }% j! U9 G* {7 t4 C" ^
      这样到25日凌晨,苏军基本上完成了对德军的包围,在Prut河两岸,德军被分割成两个部分,在河西岸较小的一个包围圈中是德国第76、79和258步兵师,在河东岸的较大的包围圈中是德第8集团军的第7军和第6集团军的第64、52和30军,共包括376、370、106、62、282、335、161、294、320、384、302、257、15、306师共14个师全部和第154师一部,外加集团军直属部队。当时苏军的包围圈的唯一缺口是在位于Leovo 和Husi两个渡口之间的河道,虽然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摧毁,但通过简易的浮桥和小船,部队仍有可能渡过河去,虽然这意味着抛弃所有重武器。为了防止德军渡过Prut河向西突围,苏军所要做的是命令第4近卫集团军迅速南下,接替第7机械化军的阵地,使该军能继续南下以封闭这唯一剩下的缺口,但就在这个时候,苏军犯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错误。首先,由于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突击集团军进展缓慢,使得原属于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近卫集团军进入了原属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进攻地段,这使得第3乌克兰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将军十分不满,他认为第4近卫集团军的“擅自行动”严重干扰了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作战计划,因此他向苏联最高统帅部要求以Prut河作为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分界线,将第4近卫集团军撤过Prut河,投入河西岸的战场。这是一个十分荒唐的建议,在这种情形下更合理的方法是将第4近卫集团军转拨给第3乌克兰方面军,虽然这显然会给方面军带来诸如重新划定各个集团军分界线和重新拟定后勤补给计划等困难,但方面军养了一大群参谋就是干这个的呀!而命令已经占据一个绝好的位置的第4近卫集团军撤到Prut西岸实在是一个最糟糕不过的主意,但更加出奇的是这个建议居然被苏联最高统帅部批准了!9 z8 o1 X& I. F. ]# u
      由于附近Prut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摧毁,于是第4近卫集团军只能于25日撤离阵地,向北前进,然后从那里几座有限的桥梁上过河,重新集结,再向南前进,整个过程将持续2~3天!这个愚行再加上第5突击集团军因故不能很快接替第4近卫集团军的阵地(原因我稍后会解释),这使得被围德军在北方受到的压力大大减轻,从而能把更多的兵力用来突围。从此前和以后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托尔布欣并不是一个寻常之辈,我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不过这也许就是他在以后的战争中只能充当类似马利诺夫斯基的“副将”的角色的原因。
( {4 j# Y1 a6 V! P  25日,由于和上级的联系基本中断,德国第6集团军所属的第64、52和30军的3个军长在第30军军部开会,在会上他们制定了突围的计划,虽然不清楚总的形势,但他们十分肯定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在这一,两天中不能突出重围,那么一切都完了。经过协商,他们最后决定突围将于当天发动,方向是南方以试图和Leovo 的守军会合(Mars注,显然他们还不知道Leovo 已经失守了),德国人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他们的大炮或者在撤退时被抛弃了,或者被摧毁了,那些侥幸留下来的由于后勤供应线被切断,所留下的炮弹也不多了,德国人最后的决定是当突围开始后,那些残留的大炮将把剩下的炮弹全部射出去,然后将大炮破坏,随后那些失去大炮的炮兵将作为步兵参加战斗!

2 K$ O; q; l, J% m* I' |6 H      8月25日德军的突围是以猛烈地炮击拉开了序幕,每一门德国大炮的炮手们都得到了不要节约炮弹的命令,德军的炮弹雨点一般落在挡住德军南下的苏第37集团军的阵地上。苏军立刻做出了反应,其炮群和空军轰炸机群对德军的炮兵阵地,部队集结地点和各条前进道路进行了密集攻击,尚未接近苏军的阵地,德军已经遭受了很大损失。而当德军终于能向苏第37集团军的阵地发起攻击时,迎接他们的是由一道由各种口径大炮,迫击炮,机枪和步兵轻武器的火力形成的“火墙”!
5 M1 w' B6 ~1 \9 P  25和26日,在包围圈南部的战斗是极其残酷的,被围的德军已经杀红了眼,他们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如果不能迅速从苏军的防线中打开一条通道,他们必将全军覆灭!同时坚守阵地的苏军也决心绝不让德国人通过,对他们来说,仗已经打成这样,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拿大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的处境就越来越绝望,特别是当其炮弹打光后,他们只能凭借血肉之躯去冲击苏军的防线,一波接着一波的德军向苏军防线扑去,结果成批成批地被打倒在苏军阵地前,我曾读过参加这次战役的苏联老兵的回忆,他说“当时德国人在我们阵地前尸体堆积如山,甚至妨碍了我们射击!”但尽管遭到了如此惨重的伤亡,但后面的德军仍踏着倒下的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Mars注:这是不是一个很熟悉的情景?加上我前面提到的德军的后勤系统被切断,通讯联络系统被摧毁,以及彻底丧失制空权后的惨状,简直就是苏德战争初期情况的翻版,读史读多了,常常会感叹历史是会重演的!)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德军的攻势变得是如此猛烈,以致苏第37集团军的防线几度岌岌可危,只是当托尔布欣于26日将他手中最后一个预备队第73步兵师投入到第37集团军防线之后,才终于守住了防线,至此德军向南突围的企图失败了。
% A% `: Q3 e7 n6 o: w  在同一时间,包围圈北部的形势却忽然起了变化,我在前面提到过,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4近卫集团军于25日早晨奉命撤出阵地,向北移动,准备过河,而本来应该来接替其阵地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第5突击集团军却突然接到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由于苏军在波兰和德军陷入苦战,十分需要援兵,于是第5突击集团军奉命撤出战斗,重新集结,准备调往波兰,苏军的这个举动几乎等于是主动解除了对德第6集团军北部的包围。首先抓住这个机会的是属于德第8集团军的第7军,由于德军的通讯系统被毁,导致包围圈内的德军缺乏一个统一的指挥,因而第7军根本不知道属于德第6集团军的3个军准备向南突围,现在这个军忽然发现面前的苏军开始撤离,唯一留下的苏第7机械化军虽然仍然牢牢扼守住渡口,但光凭这一个军的兵力根本无法封锁整条河岸,于是德第7军立刻开始用各种办法,向西渡过Prut河,虽然在这个行动中,德军被迫放弃了大部分重武器,部队的建制也被打乱了,但这个军的主力则能安全地抵达Prut河西岸,和被包围在那里的德军会合,而德第6集团军发现向南突围难以成功后,从26日早晨起,越来越多的第6集团军的部队也开始转而试图渡河西去。德国人的渡河行动要比第4近卫集团军快速得多,因为后者既要绕道,又要保留重武器和部队编制。
- y0 ~& Q1 p; d* K  ?" i  当越来越多的德军渡过Prut河时,出人意料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又一次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对苏联最高统帅部来说,罗马尼亚人的忽然投降,不光是出乎德国人的意料,就连苏联人自己也感到措手不及。根据苏联原先的计划,是首先消灭德军野战部队主力,然后向罗马尼亚内地进军,现在一切都被打乱了。首先苏联现在必须考虑罗马尼亚境内重要目标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著名的普罗耶什蒂大油田和黑海上的重要港口Constanta ,俄国人十分担心德国人在撤退前会彻底毁灭它们。另外在罗马尼亚南边是保加利亚,在德国的欧洲盟友中,保加利亚是唯一没有对苏联宣战的国家。在历史上,保加利亚曾长期被土耳其所奴役,在19世纪是在俄国的大力帮助下保加利亚才获得了独立,并且当本世纪初当保加利亚在巴尔干战争中战败时,又是俄国使她摆脱了困境,所以在保加利亚人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亲俄情绪,所以在苏德战争中,保加利亚政府虽然加入了德国一方,但拒绝直接卷入和苏联的战争,现在随着战场形势的发展,保加利亚共产党在国内的势力有了极大发展,他们不但拥有强大的武力,甚至在保加利亚军队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他们本来就在准备发动一次起义,而现在罗马尼亚的忽然崩溃,使得这次起义也被提前了,为了确保这次起义成功,苏联必须派遣一支军队进入保加利亚。最后,在南斯拉夫,由铁托元帅所领导的游击队正在向德军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根据以前和苏联政府制定的协议,苏联有义务派军队援助南斯拉夫人民军。而要完成以上这三个任务,苏联最高统帅部需要兵力,而且是马上需要!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开始对战役的拖延开始感到不耐烦了。/ p+ x2 o& t# J* a3 o
  26~27日,托尔布欣接到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一连串命令:第3乌克兰方面军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将德军歼灭于Prut河东岸;同时属于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6和57集团军全部,第37集团军的第4近卫机械化军和第66步兵军立刻撤出战斗,向保加利亚边境进军!我不知道接到这些命令时托尔布欣的心情如何,但想必不会太好,即使从逻辑上看,这两个命令也是互相矛盾的。扣除这些被调走的部队,托尔布欣手头只有第37集团军的3个步兵军(第6近卫步兵军,第64和82步兵军)外加第7机械化军来解决包围圈中的德军,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防止德军向西渡过Prut河,更别提将他们消灭在东岸!虽然在Prut河东岸的战斗将持续到8月28日,但大部分德第6集团军的兵力得以渡河加入在西岸的德军,对于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拿大奖的机会。0 Y  f* g* c; k; S. y* V5 h
      正当大量德军涌向Prut河西岸时,苏联第2乌克兰方面军也接到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立刻派部队南下的命令,只要看一下战场形势图,我们就可以发现苏联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几乎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一直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53集团军奉命于26日进入战场后几乎毫不停留地向南方前进,甚至当德军于27日开始大规模向西突围时,这个集团军也没有作任何停留,此外原来部署在Prut河西岸防止德军向西突围的第52集团军中,第18坦克军和2个步兵军(第73和21军)从25日起,也开始向南方进军,而这时第4近卫集团军的2个军(第78军和第20近卫步兵军)与26日渡过了Prut河,但部队集结和南下至少还需要1天以上的时间,这样27日凌晨时,担负阻止德军向西突围的苏军就只剩下第52集团军的第48军1个军3个师,加上军直属部队,不到3万人,而包围圈中的德军在15万人以上,即使在以战场形势瞬间万变著称的东部战场,这种稀奇古怪的情况也是很少见的!+ D% V. X+ |5 F7 g
  包围圈中的德军在拼命做着突围的准备工作,他们严重缺乏重武器,而且根本没有时间去集结那些在渡河时打乱编制的部队,他们知道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在苏军做出最后一击前,以全力打开一条道路,然后向西横着穿过整个苏军的防线,渡过Seret 河,通过喀尔巴阡山脉上的通道,进入匈牙利。这个计划看上去实在是疯狂,但这是德军唯一的活路。
2 H( b- D( w4 T' f* r! x: K3 _3 p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德军的突围于27日开始了,德国人把突破口选在苏第48军最南边那个师的防线上,由于本来在第48军南边的苏联第73军已经开始向南进军,第48军不得不将它的防线向南延长,这使得德军的攻击正好打在苏军防线最为薄弱的地方,我不知道德军选择这个地段作为突破口是预先计划好的还是纯粹凑巧,如果是前者那么德国人眼光未免太厉害了,如果是后者那么他们的运气未免太好了!德军的攻击很快就获得了成功,一旦缺口被打开,潮水一般的德军涌入突破口,这个缺口立刻变得越来越大,苏联第73军虽然已经南下,但它的后勤单位大多数还来不及移动,现在这些后勤部队几乎被德军一扫而空,有许多车队整个被德军俘虏,德国人从而俘获了许多他们急需的弹药和食品。5 E$ m. K8 x* n& D+ {2 y
  当得知德军突围的消息后,马利诺夫斯基将军立刻采取一切措施来挽救这个局面,他命令第4近卫集团军全力南下攻击突围德军的右翼,命令第48军全力坚守阵地,防止突破口被进一步扩大,另外第52集团军的第21和73军立刻停止南下,这两个军加上第53集团军的第25近卫步兵师立刻回师北上攻击德军左翼,苏军奉命采取一切措施,将突出重围的德军重新包围消灭。同时苏联空军也接到命令全力攻击向西突围的德国部队。但要把已经突围的德军重新装入罗网是谈何容易,虽然二战中,最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是发生在东部战场,但事实上苏德两方的步兵部队的机械化能力非常低,远不能和西线的美军相比(Mars注笔者一直很想知道,如果苏联和德国的步兵具有如同美国军队那样高的机械化程度,东部战场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步兵”,现在德军一旦夺得先机,苏军要赶上他们就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为了提高追击速度,苏军各个师都组织了一些突击队,通常是让连级规模的步兵搭乘在少量几门自行火炮上,以最快速度赶上并袭击德军侧翼,而师主力则随后全速赶来。但这样的袭击虽然能给德军带来损失,却无法降低德军前进的速度。
5 ]- W0 W0 p0 S! f+ Y  N6 D
      27~29日,德军一直在全速向西前进,沿途他们遭到了苏联空军几乎不停的轰炸,由于不用担心德国空军的拦截,而地面的德军几乎没有任何重型高射炮,苏联空军几乎毫无顾忌的向德军的队伍狂轰滥炸,尤其是那些重甲的伊尔-Ⅱ攻击机,更是使得每一条向西的道路都变成了屠场。撤退中的德军遭受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除了遭到轰炸以外,由于通讯设施的瘫痪,他们根本无法明了周围的情况,上级不知道下级在哪里,下级也无法向上级报告情况,每时每刻敌人都可能在任何一个方向出现,随时都可能爆发战斗,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战斗后,几乎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但休息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不再有任何得到补给的机会,弹药逐渐耗尽,食品也快吃完了,一旦负了伤,根本没有接受治疗的可能,只能留下来接受命运的安排了。现在唯一支撑着德国人继续前进的是强烈的求生欲望,Siret 河已经越来越近了,只要能渡过这条河,就可以抵达喀尔巴阡山,那就是到家了,大家再坚持一下吧!' S7 h6 p) B: K
  8月29日,突围的德军终于抵达了Siret 河东岸,而且在岸边并没有发现苏军!立刻在德军的队伍中爆发出了阵阵的欢呼声,许多人的脸上多日来第一次出现了笑容,兴奋使得他们几乎忘掉了疲劳,当天晚上德军就开始了渡河,到30日早上,大部分德军已经来到了Siret 河西岸,在这里喀尔巴阡山脉已经在望,要不了一天,他们就安全了!

8 \  l* q& H& v9 A但就在这时,忽然从前方远处传来了一阵阵雷鸣般的轰鸣声,那些久经沙场的德国老兵立刻辨认出那是苏联T-34坦克的履带声!原来由苏第7近卫集团军,方面军独立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7集团军组成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在战役开始后,向右旋转,前进到喀尔巴阡山脉东侧,以防止德军通过喀尔巴阡山脉上的通道增援被围的德军,当马利诺夫斯基发现他的部队无法在Siret 河东岸及时拦住德军,于是他下令第23坦克军和第27步兵军立刻回师向东,这两个军自战役开始以来未经激烈战斗,几乎完整无损!
2 f8 I# @) {6 x( n" k  在即将重获生机的时候,忽然重新陷入绝境,德国人的绝望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更糟的是他们能听到在河东岸炮声越来越响,追兵也已经赶到了!事已至此,实际上德国人应该放下武器投降了,因为继续作战已经毫无意义了。但正如当一个人在绝望时,他既可能丧失斗志,也可能把一切都豁出去了,现在遭到命运如此的戏弄,德国人几乎人人怒火三千丈了!他们几乎是发疯般地战斗到最后。虽然根据苏联官方战史把这场战役的结束日期定在8月29日,但这绝对是不正确的,因为在Siret 河两岸德军有组织的战斗一直要到9月3日才结束,而苏军更不得不再花1~2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肃清那些躲在田野里的零星德国士兵。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当罗马尼亚北部的战火逐渐停息下来的时候,罗马尼亚内地的战斗也接近了尾声,自25日罗马尼亚向德国宣战以来,罗马尼亚军队奉命解除境内的德国部队的武装,有一些德国人未经战斗就向罗马尼亚人投降了,有一些德国军队则进行了坚决地抵抗,一直等到苏联军队赶到,他们才停止抵抗,显然他们宁可向苏军投降,因为对他们来说,俄国人是敌人而罗马尼亚是“卑鄙的、背后捅刀子的小人”。也许唯一的例外是驻守在普罗耶什蒂大油田的德国驻军,这支守军主力是一个88毫米高射炮团和一些轻型高炮部队和警卫部队,他们不但拒绝放下武器,反而夺取了足够多的卡车载运他们的大炮,就这样他们全副武装地上了路。一路上许多驻罗马尼亚各地的零星德国守军、罗马尼亚军队中的德国顾问、德国裔的罗马尼亚人和一些亲德国的罗马尼亚人跑来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最后他们共有2~3万军人和平民通过喀尔巴阡山脉南端进入了匈牙利。虽然我读的德国人的回忆文章中极力赞扬这些人的勇敢,但我十分怀疑他们和罗马尼亚人订有某种协议,即如果德国人不破坏油田,罗马尼亚人就放他们安全离去。不管事实真相如何,Friessner 将军张开双手欢迎他们的到来,现在他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堵塞他的防线上的缺口。& N3 v- [+ a6 }7 Q5 X0 J: z
  战役结束后,当Friessner 将军在统计他的损失时,他一定感到不寒而栗,在Friessner 将军于9月初向希特勒提交的有关德国南方集团军群(Mars注,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于9月1日起改称南方集团军群)损失报告中称,集团军群的兵力从战役开始前的50万人下降到只有20万人,参加这次战役的德军主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8集团军右翼部队共27万人中,只有第6集团军司令Fretter-Pico将军率领的第15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153步兵师和集团军直属部队的残余兵力约1万人能够回到德军防线(Mars注,这位Fretter-Pico将军仗打得不怎么样,可跑得挺快!)。根据苏方公布的战果,在这场战役中,德军阵亡15万人,另有10万人以上被俘,双方的数字几乎完全相符,也就是说,在这场战役中,平均每天阵亡的德军高达1万人!至于罗马尼亚军队的损失数字,据战后罗马尼亚政府公布的数字是8305人阵亡,24989人受伤和153883人失踪(大部分是被俘)。在武器装备上德国共损失了坦克和突击炮830门(这个数字包括德军投入战场,支援罗马尼亚军队以及在后方修理工厂和输送中心来不及后撤的坦克和突击炮数量),飞机330架,大炮3500门和各种车辆35000辆。作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者,苏军付出的代价是人员损失67130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3197人,受伤53933人,损失坦克75辆,大炮108门和飞机111架,苏军以如此小的代价,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在整个苏德战争中,仅此一次而已。
3 C+ D4 Q' Z  r  |( D7 q
      在结束我这篇《罗马尼亚战役》前,我照例要分析一下双方在这场战役中的得失。首先德国是否能避免这场惨败?大家一定记得就在战役开始前,德军曾考虑过将防线后撤以缩短战线,但由于希特勒觉得在罗马尼亚德军有足够兵力守住原来的防线,而且由于顾虑不经战斗就将苏军放入罗马尼亚会使得罗马尼亚失去继续战斗的意志,因而没有批准这个计划,7月底德国陆军总部将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调离了罗马尼亚,这使得当地的德军实力大为下降,这肯定是德军失败的一个原因,那么是不是如果那些兵力不被调离罗马尼亚,德军就可以避免这场失败?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反问:为什么德国陆军总部要调走这些兵力?这些兵力调去了哪里?我在前文提到过,由于苏联于1944年6月在白俄罗斯和北乌克兰发动的大规模攻势取得了巨大成功,到1944年8月,苏军已经兵临波兰首都华沙城下,通向德国心脏地区的门户有被苏军冲破的威胁,为此德军不得不通过削弱其他防线,集中一切可抽调的兵力于波兰的办法来稳定那里的防线。所以驻罗马尼亚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兵力被抽调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事。对于德军来说十分不详的是,到1944年苏军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为了挡住苏军的主攻,德军不得不削弱其他防线上的兵力以堵塞突破口,当苏联发现德军其他防线已经被削弱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发动他们的第二号攻势,虽然参加这个攻势的苏军的实力无法和担任主攻的苏军部队相比,但由于当前的德军实力更弱,所以还是有很大成功希望,(Mars注,我们还将看到到1945年,苏军将会有能力在3个方向上发动大规模进攻)因此我认为,1944年8月在罗马尼亚的德军无法避免战败,他们的命运可以说在1944年6月22日,苏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时已经决定了。
3 r7 Z8 l) [+ t! T+ S. u( x      我感兴趣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德军失败得这么惨?他们在2个星期里损失了30万人,其中阵亡人数高达15万人,是苏军阵亡和失踪人数13197人的10倍以上!在4年的苏德战争中,无论是在此以前还是在此以后,苏军都从来没有取得如此有利的阵亡比率,即使在我以后会写的《维斯图拉战役》中,无论是苏军军队的素质、装甲兵力的规模都远强于处于次要战线上的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而且苏军在兵力上的优势更大(大约220万苏军对56万德军),在这种优势的情况下,虽然苏军取得了完胜,并使近20万的德军战死在战场上,但苏军阵亡和失踪人数也达到43476人,双方阵亡比率大约1:5,仍然低于罗马尼亚战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德军准备不够充份吗?显然不是,从1944年4月到8月,德国人有整整4个月的时间来完善他们的防线,而德国人并没有浪费这段时间,当苏军发起进攻时,德军在东北的防线依托Dniester河,北部防线则有山地掩护,都相当坚固。那么是德国守军状态不佳吗?也不是,在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德国部队中,老兵比率很高,有许多老兵曾在曼斯坦因麾下久经沙场,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而在苏军方面,我在前文中曾经提到在战役开始前不久,265000新兵被补充进苏军,这两天我翻了一下资料,结果发现这个数字仅仅是补充进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新兵数字,另外补充进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新兵为8万人,也就是说苏军参加进攻的88万部队中有近35万人(40%)的兵力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他们别说无法和德军相比,即使罗马尼亚人也比他们强。那么是不是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了绝对的优势?也不大可能,参加这场战役的德国和罗马尼亚人共有50万人,苏军在兵力上占的优势并不大,当然苏军在武器装备上占的优势很大,炮兵10:1,坦克和自行火炮5:1,飞机一开始是15:1,后来是4:1到5:1,德军是防守的一方,一条完善的防线是可以多少抵消进攻者在人数和武器上占的优势的,而且即使苏军凭借其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最后打败德军,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德军输得这么“难看”。- D' p( O: W2 ^7 X* p+ B& }" o
      那么是不是由于德军在战斗中丧失了勇气?这肯定不对,从我的上文中可以看到德军打得多么顽强,尤其在战役最后的那段时间里,德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韧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引以为豪。最后我们也无法把这场战役的失败归咎于希特勒“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因为仅仅在苏军发动进攻后不到3天,德军就接到了全线后撤的命令。那么德军如此惨败的原因是什么呢?8 D  e1 u6 @( Q! ~& [' c1 S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Friessner 将军在战后曾把情报的失败作为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回忆在战役前不久,他接到的情报是这样评价当前苏军可能采取的行动:“面对着南乌克兰方面军群的苏军在近期内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可能行不大,但由于对罗马尼亚发动攻势在苏联总体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苏军发动小规模局部攻势的可能性还是不能排除的”。我们且不说这份情报可靠性如何,作为指挥一个战略方向的高级将领,他肩头上担负着国家的危亡和部下数以十万记士兵生命的责任,他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以对付敌军可能发动的进攻,哪怕他手下的情报军官跪下来赌咒发誓,敌人不会进攻,他没有权力有任何懈怠,这是作为一个统帅的命运,没有比一个统帅企图把责任推卸到手下情报军官身上更堕落的事了!对苏军攻势规模之大缺乏心理准备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当时苏军在波兰已经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Friessner 将军(公正一点地说还包括古德里安和希特勒)都不相信苏军有能力同时在另一个地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才是德军对苏军的攻势感到突然的原因。% F( i% {0 {0 J) x5 [
  最后,我要谈谈对德军这次惨败的看法,我认为德军之所以遭到如此大败是由于在这个地区中德军身上各种弱点综合的结果,如果这些弱点只是单个的爆发出来,那么虽然严重但还不致命,而在这场战役中这些弱点恰恰是同时发作了起来,那么一切全完了。

$ C% }$ G6 z, ?* B      首先,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指挥官缺乏在严酷的战斗环境下必不可少的清醒的头脑和意志力,我不大清楚Friessner 将军以前的经历,不过从在战局危急时分,他被从形势吃紧的北方集团军群调到比较平静的罗马尼亚,显然这至少证明他缺乏打一场大仗、恶仗的经验。从以后匈牙利战役中他的表现来看,并不能说他是一个无能之辈,但指挥一个集团军群,很可能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如果由德军中的猛将如摩德尔或海因里希指挥,那么德军也许不会败得这么惨。在Friessner 将军部下中,在这场战役中的德军主力部队第6集团军的司令Fretter-Pico将军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十分差劲,在战役开始前,他竟然把司令部设在离前线200公里的地方,这使得在战役中德军集团军以上的指挥十分混乱,高级将领们无法及时了解情况和正确做出决定,到24~25日,正当后撤的德军急需协调的指挥时,第6集团军对包围圈中各个军的联系根本就被切断了,以致在战斗的紧急时刻,包围圈中3个德国军的军长不得不自己开会以协调行动!Fretter-Pico将军以前作为第30军军长在曼斯坦因的指挥下参加过刻赤半岛的歼灭战后惨烈的塞瓦尔斯托波尔攻城战,在战斗中,他以他的能力立下了无愧于他的职位的战功。但一场残酷而漫长的战争是可以磨掉一个优秀的将领身上的“棱角”的,这在苏德双方的将领身上都发生过,44年8月的Fretter-Pico将军变得不但失去了对于战争的灵感,而且变得怯懦,我十分怀疑1942年在克里米亚的Fretter-Pico将军会把他的司令部设在离前线如此远的地方。8 k8 n7 b! d! n) D3 h& I! f
      德军的第二个弱点是在他们的罗马尼亚盟友身上,我曾经看过一些德国老兵的回忆,他们都声称苏军“畏惧”德国正规部队的坚强,往往把突破口选在德国盟军或国民自卫队的防线上,一个职业的军人居然能提出这样的借口,在我看来是足以被罚关禁闭的,一个指挥官如果知道面前某一段敌人的防线是由学龄前儿童防守的,他理所当然的会把突破口选在那里!因为这是战争!在这场战役前的几个月中,德国人花了很大力气来训练罗马尼亚军队,毫无疑问,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在这段时期内,无论在作战能力还是在武器装备上,罗马尼亚军队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一样东西是德国人无法给他们的,这就是对胜利的信心,本来比较理解的情景是首先让罗马尼亚人打一些小仗并确保胜利,但怎奈苏军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而且随着德国在苏联中部的惨败,这个效果足以抵消任何德国提升罗马尼亚军队士气的企图,罗马尼亚人无疑会自问他们是否有必要和德国人一起走向必然的灭亡?4 V; H+ G! D. w  M. e# O, x
      德军的第三个弱点是对苏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德国人显然认为苏军的主力将是位于东北方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因而他们把德军的大部分步兵兵力和唯一的装甲师部署在东北,但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苏军将主力放在东北,即使他们能突破德军防线,他们仍将横跨3条河流,德军完全有时间逐步后撤。而如果苏军将主力放在北部,那么只要突破了德军的山地防线,就可以封锁住Prut河上的渡口,从而把德军主力包围在河东而歼灭。更何况,如果苏军从北方南下的途径是和河流平行,苏军根本不用担心河流对机械化部队的阻碍,而那些河流反而变成了德军撤退路上的障碍。显然德国人对苏军从北方南下的企图估计不足,他们在那里部署了大量罗马尼亚部队,正如我在前文中说的,他们不但将罗马尼亚部队部署在第一线,而且将他们作为反击突破的苏军的机动部队使用,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从战役进程来看,虽然第一线的罗马尼亚军队往往打得相当英勇,但在二线的罗马尼亚人大多数根本没有抵抗就溃散了。这一切导致了德军北部防线过早地被苏军突破,在战役第3天,苏军已经基本封锁了Prut河上的渡口,并切断了德军的补给线。如果将德国部队的主力部署在北部,而将罗马尼亚了部署在东北,那么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就无法那么容易地突破德军防线即使防线被冲垮,那么德军也比较容易向西通过喀尔巴阡山脉进入匈牙利。
& {: h) m6 W# U( O: s      最后德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部队结构也有问题,在这里德军机械化部队只有第13装甲师和第10装甲掷弹兵师两个师,这意味着德国人缺乏足够的机械化兵力去堵塞苏军进攻形成的突破口,尤其是当突破口不只一个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苏军对机械化部队的运用越来越熟练了,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几个机械化部队的表现几乎是无懈可击。7 l7 ^- |1 h# M
      以上德军的种种弱点综合起来,就造成了这样的情景,当苏军发动进攻时,由于对苏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德军感到措手不及。苏军迅速突破,罗马尼亚军队逐渐瓦解,德国人只有靠自己了。而恰恰在同时德军高级将领指挥不力,由于指挥部离前线过远,造成通讯混乱,以致德军无法迅速对苏军的行动做出反应。而一旦苏军突入德军纵深,由于德国装甲兵力不足,无法及时堵塞突破口,以致德军的后勤供应系统,通讯联络系统和部队后撤的道路都被切断。而这时前线的德军已经奉命后撤,离开了他们的防线,来到了野地里,由于通讯系统被切断,德军各个部队几乎无法发动协调一致的行动,由于后勤供应系统不复存在,他们无法得到任何粮食和弹药的供应,由于丧失了制空权也由于缺乏弹药,德国的步兵部队不得不丢弃了大量的重武器,在战役的最后阶段,被围的德军除了随身携带的轻武器以外,几乎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要突围,德军还必须横渡几条大河,身处在这种毫无遮蔽的野地里,德国人几乎是在遭到优势苏军火力的大规模屠杀而毫无还手能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德军没有后撤而是继续呆在他们的防线中,那么虽然最后他们还是会被歼灭,但无疑苏军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w; I  }0 c) O" _1 j! ^
  如果说苏军在这次他们的完胜中有什么不足的话,那么是在不同作战单位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上,大家一定还记得25日第4近卫集团军接到的那个愚蠢透顶的“放弃阵地,渡河西去”的命令,如果没有这个命令的话,我十分怀疑有任何大规模的德军能够渡过Prut河,另外在包围圈内的德军被消灭前,苏军过于急切地抽调部队南下,以致于德军差一点突围成功,如果苏军不犯这两个错误的话,很可能苏军将花更短的时间结束这场战役,他们的损失也许会更小。在我下一部《匈牙利战役》中,我们将看到苏军有没有吸取教训。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匈牙利战役
( |  U: ^) t# {& `; ^/ p; \& j 1 T! l' i& f" ~* K
      在开始我的“东线战役”的第三篇“匈牙利战役”前,我想先说一下1944末苏军的情况。1944年苏军的优势首先表现在苏联装甲部队上。如果说苏联装甲部队在41年是在为生存而战,那么42年是逐渐恢复的时期,43年不过是处于试验阶段,到1944年,苏联装甲部队终于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无论从各级军官的指挥能力,部队结构的合理性都已经接近了完美的境界,在我接下来的“匈牙利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和“维斯图拉战役”中,我会向大家描述苏联装甲兵作战过程,大家有兴趣可以拿来和我以前写的“库尔斯克战役”和“齐尔克塞”口袋之战中苏联装甲兵的表现相比较,看看苏军装甲部队有什么改变。当笔者在读有关二战东部战场的战史时,经常感叹苏德双方对装甲部队使用所达到的那种近乎艺术性境界,在我看来在人类历史上只有德国和苏联才配被称为装甲作战大师,其他国家的军队无一达到这个境界(以色列装甲部队在中东,美国装甲部队在波斯湾表现很出色,但他们的对手太弱,还不能说服我认为他们已经可以和二战中的德国和苏联装甲部队相比). 0 d& t' w* ~. m
      苏联第二个优势是她的战时工业已经达到了顶峰状态,从1943年下半年起,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部的苏联军事工业终于从战争初期所受到的灾难性损失中恢复了过来,其生产能力开始超过战前标准。从那时起,大量包括坦克,火炮和飞机在内的军用物资源源不绝地送往前线,因而对于前线的苏军来说,41-42年间的那种“凑合着过日子”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在战争初期,由于火炮数量严重不足,苏军不得不将军属炮兵部队的火炮口径限制在80毫米以下,将有限的大炮编入独立的炮兵旅,炮兵师甚至炮兵军中,以投入前线最重要的地段,这种做法意外地获得了很好的战果,所以即使现在苏军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大炮,他们仍遵循这种“一切火力都应该集中使用,不应分散”的火炮使用原则,大部分进攻性火炮仍将集中在独立的炮兵部队里,这使得苏军在选定的进攻地段上可以轻易地集中近乎压倒性优势的大炮,对于任何一个曾在东线作战的德国老兵来说,苏军的炮火威力都会给他一种宛如置身地狱般的回忆。
$ c6 o" e# X$ r/ y" ?0 ]: u+ i      44年苏军火炮编制的另一个特点是,苏军各个步兵师获得了大量高射炮和反坦克炮这样的防御性火炮,在重要地段上的步兵部队还会得到独立的反坦克自行火炮部队的支援,这使得苏联步兵部队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反击中的生存能力大为提高了,通常这些反坦克火炮会被部署在第一梯队的步兵身后一,二公里以内,但步兵在进攻中遇到障碍时,这些火炮立刻可以被召唤上前支援,如果步兵被迫后退,追击的德国坦克立刻会陷入这些反坦克炮火的火网中。我曾读过好几位德国装甲兵军官对1944年以后战斗的回忆,他们几乎都提到这样的例子:他们奉命向突破德军阵地的苏军步兵部队反击,战斗开始时十分顺利,苏联步兵被迅速击退,于是他们进行追击,但仅前进了数公里,他们就发现自己遭到了“雨点”般密集的反坦克炮火的迎击,被迫停了下来。显然象在1943年前一样一个德国装甲师的一次反击可以使得苏军步兵师甚至步兵军崩溃的旧例已经很难再重演了,在我这篇“匈牙利战役”中德于45年3月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中,实际上对决的是德国最精锐的装甲师团(包括党卫军1,2,3,5,9,12装甲师,国防军第1,3,6装甲师)和苏联步兵部队(苏联投入的坦克只有60-70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次战斗的结果。
8 P) o+ \7 q' F: m/ H0 Y: m      苏军最后的一个优势是她所拥有的杰出的后勤系统,一支军队是否能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她的后勤保障系统的能力,一个军事行动如果超出了后勤供应的能力之外,很少是会有好结果的。很遗憾,包括一些十分杰出的军事统帅也会看不清这点,比如著名的隆美尔元帅对他的后勤军官们的态度就是“我的任务是打胜仗,你们的任务是把我要的东西给我送来!”在各国军队中,后勤军官的职位丝毫不让人羡慕,军队打了胜仗,功劳自然是属于前线将士的,谁会想到后勤军官?在世界军事史上有哪个管后勤的军官获得过元帅的权杖?而一旦打了败仗,你去读一下前线军人们事后的回忆,通常都会有以下的句子“我们部队缺乏燃料,弹药供应不及时”,“我一再向后方提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资数量,但即使是我们的最低需要也没有被满足过!”等等,等等。
' `  M$ F/ h& z: V0 [7 A$ h6 L5 H( g# J3 |- [" y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苏德战争实际上也可以称为是一场后勤供应之战,谁能更好的保障对前线部队的供应,谁就能有更多胜利的希望。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苏联的后勤系统都要比德国人的优秀,在战争初期,苏联的军事工业被迫迁往乌拉尔山脉,而随着苏军反攻的进展,苏军离她后方的工业基地是越来越远,苏联后方生产出来的物资后来必须要通过整个苏联的欧洲地区,运送到甚至是远达东欧和东南欧的广大战区中的苏军各个部队手中,这些物资是在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下,通过欧洲最糟糕的道路(并且德军在后撤时都会有系统地破坏一切桥梁,铁路和公路系统),运送到前线,我甚至无法想象这个工作量有多大!要知道在西欧,英美部队的后勤系统在一年中最适合运动的季节里。在欧洲最好的道路上运行,但当盟军前进到荷兰和比利时时,这个系统已经开始叫苦连天了!所以我觉得有理由认为苏联的后勤保障系统是二战中最杰出的陆军后勤单位,也许唯一能与她相比的只有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海上运输线。
3 R1 R  k9 R% `      在说了苏军的强项以后,我也来谈一下苏军的弱点,1944年苏军最大的弱点是她人力资源已经接近于枯竭,事实上从1943年起,这个弱点就开始暴露了出来,在战争头2年的灾难性损失,大量土地和人口的丧失,需要维持部署在一条漫长的战线上的庞大军队以及后方工业的需求,使得即使苏联这样的大国也开始感到无能为力了。对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在后方实行全国性的动员,尽量用妇女老年人甚至儿童担负起生产任务,将可以征用的任何成年男子派往前线。此外大约有80万妇女在苏军中服役,其中30万人在后方担任国土防空任务,这些被替换下来的男子也被派往前线。每当苏军解放了某个地区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征召一切适合“服役”年龄的男子入伍,这种“适合服役”的年龄很快扩大到45岁以上的老人后16岁左右的少年,很巧合正是德军在战争后期的国民警卫队和希特勒少年团的平均年龄。除了一些前游击队员以外,这些新兵没有接受过任何作战训练,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在上前线前,大约有1-2个月的训练时间。
! x# g2 \1 ~+ H, A2 A      以上种种情况使得苏联步兵的质量严重下降,我们知道苏军总是在突破口上集中大量火炮,这固然是苏军的作战原则,但同时也是因为苏联步兵质量下降,如果没有这些占压倒性优势的炮火,苏军很难达成突破。所以到战争后期,苏军的进攻越来越越倚仗她的装甲兵的表现,我很同意美国著名二战史专家David Glantz上校的以下看法“苏军开始越来越依赖她的坦克部队,如果坦克部队的攻势成功,苏军的进攻就会成功,一旦坦克部队攻势受挫,整个苏军的进攻就会遭到挫折。

: i* Q( G: A  ]+ J9 e4 R     有关苏联步兵部队的状况,我想引用一下前苏联第78步兵师第458步兵团侦察排的上士Gabriel Temkin的回忆,Temkin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已经出现在我的”冰原血战”一文中),他是一个波兰籍的犹太人,当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时,他奉命入伍,但还来不及抵达部队,波兰就投降了。在德国统治下,由于对德国排犹政策的恐惧,他和他的未婚妻,以及他的大哥大嫂一起逃往苏联(在战后他才知道他们是他们全家族唯一的幸存于纳粹大屠杀的人)。当苏德战争爆发后,出于强烈的复仇心理,Temkin应征入伍,但在被送往前线前夕,他忽然发现由于他是一个外国人,因而属于那种不被信任的人,结果他被分配到一个劳工营,他们的任务是在前线后方构筑工事,尤其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连长本来是一个已经在前线经受过战争考验的老兵,这次他原本是来接受新兵的,现在由于他的祖先是随着叶卡特琳娜大帝于200年前从德国迁移到俄国的,因而他被撤销了前线步兵连长的职务,改任劳工连连长,Temkin回忆这个连长在得知这个任命后,铁青着脸,用纯正的俄语喃喃咒骂,他的一家从几代前就已经不会说德语了!
/ o' {) [6 k8 z0 G  Y      在劳工营里呆了1年后,当德军于1942年发动向伏尔加河流域的攻势中,Temkin被俘并随后在德国战俘营中度过了近半年十分悲惨的日子,但他运气很好,当42年底德军开始撤退时,Temkin设法逃了出来,在当地农场躲到苏军抵达,在向苏军报到并通过了甄别后,他被送上了前线。一开始他是步兵,后来由于他会说德语,被转调到团侦察排,在战火中Temkin表现很勇敢,但他不是什么战斗英雄,他所获得的最高勋章不过是“三级荣誉勋章”而已(大致相当于德国的二级铁十字勋章,不过这也是我想要引用他的回忆的原因)战后Temkin在苏联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博士的学位,然后他回到波兰,一开始他的事业很顺利,他曾经担任波兰总理的经济顾问职务。但有着排犹传统的波兰的又一轮对犹太人的迫害行动中,他不但被迫辞职,最后还不得不离开祖国,流亡到美国。50年,已经退休了的前美国大学教授Temkin先生出版了他出色的战时回忆录“My just war”,以下就是我从这篇回忆录中引用的一些内容。在回忆战争后期苏军的状态时,Temkin 是这样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红军开始两极化,一方面她的技术部队,包括坦克部队,炮兵部队和工兵部队,再加上大多数近卫部队和伞兵部队,变得越来越精锐,他们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相媲美,但同时大多数步兵部队的士兵素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却仍然停留在本世纪初的水平,大多数士兵的武器还是过时的毛瑟步枪和马克沁机枪,我的团唯一的汽车是团长和团参谋长乘坐的一辆缴获的吉普车(mars注,顺便说一下,一个德国普通的步兵团唯一的车辆是4辆卡车,用来拖带团反坦克连的4门反坦克炮),部队主要靠马匹来运输弹药和补给,这使得部队前进速度和100年前,拿波仑时代的步兵没有多大的区别”.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在Temkin的团里,固然有一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但在战争后期大量补充进来的都是没有守过多少训练的新兵,他们有些是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农民,有些是不会说俄语的少数民族,有些新兵年纪已经很大了,尤其是在非作战单位,比如担任运输物资的马夫和炊事员中,年纪在40甚至50岁以上的人很常见。在谈到苏联普通步兵师的优点时Temkin这样写道“虽然这些步兵有那么多的弱点,但他们所具有的一个优点却往往足以弥补他们的弱点,那就是俄国人那种几乎可以忍受一切艰苦条件的意志,只要很少的补给,他们就可以长期的作战,他们就象不知道疲倦,饥饿和困苦为何物”,Temkin以自豪地语气回忆他的团在43年秋季泥泞季节的作战“道路已经变成了泥潭,泥浆可以深达人的大腿甚至腰部!我们的机械化部队都已经陷在泥里动弹不得了,只有我们步兵还在前进,而且我们的弹药和补给仅限于我们个人能携带的而已。我们在泥浆里挣扎着,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我们的速度很慢,但似乎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停下来,我们步兵是唯一能按时抵达目标的部队,德国人已经跑了,我们缴获了大量陷在泥里的德国坦克,火炮和车辆,有许多是完好无损的”% d+ ?6 a3 Q& t6 P/ J( s  }
      不管怎样,现在正准备向匈牙利进军的Temkin已经不用那么艰苦了,因为苏军开始“征用”罗马尼亚国内的各种牲畜,一开始属于罗马尼亚国王的所有马匹都被强行征用,接着苏军前往罗马尼亚军队的军营中,简单地拿走任何看上眼的车辆(“罗马尼亚人要那么多车子干吗”)然后轮到的是罗马尼亚的民间车辆和大量马匹和牛群(美其名曰“一切支援前线”),结果现在在苏军的行军队伍中,大量士兵有坐民用车辆的有坐在马车或牛车上的,有骑着马的,有时甚至还有骑着驴的,Temkin承认,在罗马尼亚战役以后,他再也没有徒步行过军,这些杂七杂八的车辆,再加上上面士兵像世界上一切前线军人一样,大多衣衫破旧,脸色阴沉,胡子拉喳,曾使得一个看到这种情况的外国记者把他们比作“成吉思汗以来欧洲所见到的最大规模的游牧民族!”这种现像不光是出现在在罗马尼亚的苏军中,在位于波兰的苏联最精锐的第1白俄罗斯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中也很常见,这副奇特的景像曾让朱可夫元帅暴跳如雷“这个鬼样子还象个军队吗!”虽然发了脾气,但朱可夫并没有办法让苏联工业界立刻生产出足够多的车辆来运输他的庞大的军队,而且这个方法确实能提高苏军行军速度并降低士兵的体力消耗,所以朱可夫元帅随后也只能对此睁一眼闭一眼了。$ j, t1 B9 u0 B
      最后我想化一点时间来说一下苏军的战争暴行,对此国内长期以来有一种在我看来十分可笑的说法,说苏军的暴行是由于在战争后期,大量刑事罪犯被补充进苏军造成的。确实在战争中,苏联的刑事犯人和一些政治犯被允许以上前线的办法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被判死刑,无期徒刑和长期徒刑的犯人)去惩戒营,比如Temkin在侦察排的一个战友就是一个前杀人犯。但这些前罪犯毕竟只占苏军中一个很小的比例,而且惩戒营中的犯人平时是不能随意离开兵营的!绝大多数犯下战争罪行的苏联军人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苏联官兵。
. }- L6 g# m3 d- @      在我看来,苏军犯下如此暴行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从传统上看,俄国军队就有其残暴的一面,作为其继承者的苏联红军,不可能不带有她的痕迹。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德国发动的这场战争带有浓厚的种族灭绝的色彩,当德国入侵苏联时,德国已经做好准备灭绝他们眼中的劣等种族,而斯拉夫人将只配作为高贵的雅利安人的奴隶,几乎从德国入侵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对苏联平民的大屠杀,在德军攻克基辅后,德国秘密警察在德国国防军的协助下,在一天里屠杀了3万以上犹太人,德国的盟友罗马尼亚军队在攻克了奥德萨以后一次就屠杀了7万苏联公民。在那寒冷的1941年冬季,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国国防军是这样解决取暖问题的:在他们的防区里,一切苏联居住点的房屋都被征用,所有居民的冬季服装都被没收,大量苏联平民仅被允许穿着单薄的衣服赶到毫无遮盖的冰天雪地里,结果使得成千上万的苏联平民象苍蝇一般死去。在德国占领区,苏联平民不得不以极为微薄的报酬从事繁重的劳动,他们可以因十分微小的过失就被处决,由于对占领区资源的无情掠夺,大量苏联平民死于饥饿,更别提那死于德国战俘营的300万苏联战俘,饿死在列宁格勒中的那70万苏联公民和死在纳粹劳工营的数以十万记的被强行征发的俄国人。当战争开始逐渐对德国不利,德军被迫步步后退时,他们又有计划的破坏沿途所有苏联的城市,工业设施,农田和一切道路,几乎是将一切夷为平地。德国人所做的这一切使得每一个苏联军人觉得他不光是在保卫祖国,而且是在为自己复仇。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苏联士兵在向德国边境挺进时,他眼中看到的是一副满目苍夷的景像,当他路过家乡时,发现他在战前辛辛苦苦建立的家被烧成白地,他的父母在占领的初期就被枪毙了,他的妻和儿子被活活饿死了,他的兄弟被强行征发到德国的劳工营,那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到他终于能踏上德国国土时,你怎么能指望他能“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德国人,更何况正如我在前文所说的,当时苏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前德国占领区入伍的,有些人甚至曾做过战俘,这些人对德国人几乎不会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怜悯。
1 }1 H; f  S8 [. j7 O5 p* ?1 J; d9 R7 \      在苏联军队跨出国境以后,在波兰和保加利亚时,军纪还算良好,而罗马尼亚人也比较幸运因为苏军正急着前往匈牙利,而当苏军最后进入德国本土和匈牙利时,对平民的暴行几乎是立刻不可收拾的蔓延了开来。这表现在普遍性的强奸妇女,抢劫财物,殴打,侮辱甚至谋杀,在复仇的欲望中很快又加上了贪婪,大量平民的财物被苏军官兵掠为己有。没有比这种对平民的暴行更能激发一支军队心中的兽性的,很快这种暴行不仅仅限于只针对于德国和她的盟友,而且蔓延到本来应该是苏联盟国的如南斯拉夫和中国的国土上。
% ~. V. ]" s) k4 Y6 z: y
. W5 J& o0 B0 p6 c( v) I% D; I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那么苏联各级官员有没有设法阻止这些暴行?在最初阶段苏联各级官员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阻止的措施,更糟的是许多苏军将领还放任这些暴行,甚至把它当作鼓舞士气的手段。Temkin就记得在某次攻打一个德军重兵把守的城市前,他的师长是这样作战前动员的“士兵们,眼前这座城市里有大量美酒,那里的女人个个漂亮,只要你们把这座城打下来,起码在最初几天,你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苏联政府允许前线军人每个月免费向家庭邮寄一个包裹,“以改善国内人民生活”,说白了就是由国家负责建立了一个销赃的渠道!作为苏联高级将领,也许不会象那些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那样在大街上拦路抢劫(那样也不成体统),但他们也有自己发财的渠道,他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没收德国的艺术品和生活奢侈品,然后用军用列车运回国内后占为己有,这种现像十分普遍,包括朱可夫元帅在内的许多杰出的苏联军官都在这个问题上或多或少地玷污了军人的荣誉。如果要比较苏军和德军的战争暴行的区别的话,那么苏军的暴行不像德军的暴行那么有计划有组织,大部分苏军的暴行是苏联官兵自发的行动,而且确实即使在苏军暴行最高峰时,苏军也没有残暴到大规模屠杀平民的地步。" h& d7 p4 w) \! Q) P
      到1945年春季以后,随着战争即将结束,苏联政府开始顾忌到自己的形象,而且苏军的暴行已经越发坚定了德军抵抗的意志,于是苏联政府开始整顿军纪。应该公平地说,苏联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比较严厉,如果一个苏联军人被证实犯下了谋杀或强奸罪,几乎肯定会被处以死刑。但尽管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苏军的暴行一直要道45年的7。8月份才能被平息下来,为什么会这样?我不妨再举一个Temkin亲身经历的一件事,Temkin同团的一个战友因强奸一个匈牙利农村少女被军事法庭处以死刑,并当着受害人所在村庄的村民的面被枪毙了。事后Temkin发现军事法庭的法官(一个校级军官!)一个人座在树下抽烟,Temkin很惊讶地发现法官在流泪,嘴里喃喃说着“好好一个人,爹妈把你养那么大容易吗?现在为了一个婊子死了,值得吗?”! f6 A6 l. |3 I# }# h1 v: k$ W; Q
      在战后,苏联政府对苏军的暴行一般采取十分避纬的态度,而那些参预过这些暴行的苏联军人们即使在近60年以后大多也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显然他们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看来人还是有羞耻心的),笔者只看到一个例外,我曾读到过一个苏联老兵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着“我们用得着去强奸德国女人?笑话!凭德国人当时的情况,我只要有几个肉罐头,就可以和最漂亮的德国女人上床!”对于这种无耻到极点的人,我都不知道如何评价为好。8 R( ?) q1 ~& K" X/ h9 F
    话有些说远了,我的这个系列主要不是来讨论德国和苏联的战争暴行问题,我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
. @# G- Z) ^9 |# R. l
    当对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来说是灾难性的罗马尼亚战友结束时,Friessner 将军发现他手下的军队要么已经被消灭,要么还在溃败的途中,他手头能掌握的部队根本不足以完成保卫匈牙利的使命,他在战后承认如果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友后,立即向匈牙利进军的话那么他没有任何办法阻挡他们。但幸运的是,苏军没有这么做,一直要到10月上旬苏军才开始发动大规模进攻,这给了德国人宝贵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整顿被击败的部队和调集援兵。% Z7 _! x; K4 i. l
 Friessner 将军把苏军未能乘胜追击看作俄国人最大的失策。在失去罗马尼亚后,匈牙利对于德国来说既是最后的石油来源,也是保卫奥地利的门户,希特勒决心绝不放弃这个国家。有鉴于罗马尼亚政变的教训,希特勒严密地监视了立场已经不稳的匈牙利独裁者霍尔第海军上将,10月中旬当希特勒发现霍尔第正准备将匈牙利退出战争时,希特勒迅速逮捕了他,并扶植匈牙利法西斯政党“匈牙利箭十字党”上台,这样他确保了匈牙利将在战争中站在德国一边。
: u  J+ }" S4 n: _8 y      那么苏军为什么没有在罗马尼亚战友后立即进军匈牙利呢?实际上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虽然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役中大获全胜,但他们也消耗了大量包括弹药燃料在内的作战物资,而现在苏军在整个战线上都在激战,这使得苏军的后勤系统不胜负荷,这样作为次要方向的乌克兰第二和第三方面军在物资供应上排不上优先位置,于是哪怕为了给下一次大规模战役聚集物资,苏军也需要一段时间准备。第二个原因是当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时,苏联政府已经开始在考虑战后的形势,无疑在这次大战中,苏联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使得苏联政府决心绝对不允许其重演,而要做到这一点,苏联必须防止未来的敌人有能力直接攻击苏联本土(在苏联看来,当德国战败后,苏联和西方强国之间的联盟破裂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就要求苏联必须在其领土周围建立一个“缓冲国地区”,这些国家的政府至少在外政上必须唯苏联的命令是从,这点不容商量也没有道理可讲!(Mars注,这也是战后苏联以武力干涉匈牙利和捷克的原因)所以在进行下一步作战之前,苏联政府决定首先要彻底控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共产党控制的政权,并消除一切反抗的因素。为了达成这个任务,托尔布欣元帅的第三乌克兰方面军进军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则牢牢控制了盛产石油的罗马尼亚,而在罗马尼亚停战后放下武器的罗马尼亚军队也在苏军的监督下开始重新整编,最先完成整编的罗马尼亚的一和第四集团军由苏军直接指挥。
) y5 {2 l8 k5 B7 v, F6 y* ?

: h9 I' p+ |7 Z6 `0 C3 V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