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1943年上半年的破交作战
( T3 ~ N+ d4 f 一、山本司令长官阵亡 二、先遣部队在南太平洋的作战* w! h3 |/ c& D! k. l
三、东南潜艇部队的作战 四、印度洋的破交战& G: d8 P2 o0 r9 w. K
第二节 基斯卡岛撤退作战- d+ @' [" v# L( }4 M, I8 u
一、美军攻取阿图岛前的日潜艇部队 二、阿图岛失守
8 T8 @1 ]& w2 ]3 G6 s 三、基斯卡岛撤退作战5 V, M, V- r7 Q" R+ ~
第三节 所罗门群岛攻防战
C0 N2 k! U+ W$ d( l 一、节节后退 二、先遣部队的作战
0 D8 I) Q6 [' F) j3 P/ g 三、东南潜艇部队的作战+ m( x1 j2 f4 N- A$ W
第四节 1943年下半年在印度洋的作战6 n& X" X% o \) o5 k+ {
一、西南潜艇部队的编成 二、各潜艇的作战情况( I. ]: w* C$ M+ m, `
三、“伊-27”号潜艇的战绩 四、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地破交战的对比
; r; g2 I& w( ?7 ~6 r; ^ 第五节 吉尔伯特群岛作战+ a5 A1 u1 L$ ~# {
一、先遣部队的概况 二、美军在塔拉瓦岛和马金岛登陆3 M @+ j/ C6 D9 a
三、第6舰队司令部的研讨 四、吉尔伯特群岛作战以后
+ w6 j2 }8 V$ H, e2 w 第六节 “阿”号作战$ A! @* Q7 e4 w0 _ K: @- l
一、对美特混舰队作战 二、东南线的潜艇输送3 K \! E" Q2 i5 H" L
三、“阿”号作战计划 四、“龙卷”作战( E' z6 c# ?0 v8 H6 c
五、美军进攻马里亚纳群岛之前 六、马里亚纳海战
& G8 B# _/ h: O, U8 V b 七、马里亚纳海战后的潜艇作战 八、“阿”号作战中的潜艇战, u6 f4 P2 M& D9 O1 S" Q9 H& p' X
九、其他地区的潜艇战 十、访德潜艇及德国赠送的潜艇
2 q4 `* M' z, q$ k. u# T6 e5 T# X4 ?. A4 n+ R1 I
# y" F# c5 W' y8 z$ x9 K/ h
第五章 绝对国防圈的危机' k/ ]1 D5 x- H- I& O4 v k8 Y
5 v* k% R/ z) p8 a) g
; d/ A: p: @/ a$ M4 i6 a
2 h4 S7 e' |) E3 b: K+ `- J第一节 1943年上半年的破交作战
0 R9 ]3 @ |5 e& c) C J0 \
8 \9 k! ?0 ~. b" L 一、山本司令长官阵亡
4 Q- @; L( q. m ~$ v- @ 日军于1943年2月上旬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后,东南线的日美双方海军都在调整兵力部署,为下一步的攻防作战进行准备。日军在所罗门群岛地区加强了对中所罗门群岛的防御,在东新几内亚地区加强了对莱城及萨拉莫阿的防御。/ S) R5 N9 o9 Q9 t
3月25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接到大本营关于第三阶段作战方针的指示。其基本精神是“迅速振奋帝国,确立必胜的战略态势”,以期在撤出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布纳地区后,对盟军即将展开的反攻,进行有效的防御。
: o) b) H7 p, z* ^. e 4月上旬和中旬,联合舰队在东南线实施了航空歼灭战。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亲临腊包尔,指挥第3舰队(航空母舰部队)的舰载航空兵和当地的岸基航空兵,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及莫尔兹比港实施航空作战。这项称为“伊”号作战的航空歼灭战,取得了很大战果。“伊”号作战结束,山本长官乘陆上攻击机前往布因视察战况。山本座机于途中被美军飞机击落,山本长官及其随行人员丧生。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由古贺峰一接任。
7 R/ r+ M* n( l, ] 在大本营的前述指示中,对潜艇作战作了如下规定:
5 P4 U1 I/ P8 |! @ 1.潜艇作战应以破坏敌人的海上运输为重点,打破它的进攻企图,并削弱其战斗力,以使其就范。1 D; Q$ R0 t2 V5 O" Q: h) C
2.伺机以部分兵力袭击敌人的舰队或要地。
) ?4 x ?2 e. W5 k6 Q4 R 3.以部分潜艇对前方基地进行补给输送。* a; [9 v$ C) d2 Y+ D
4.当敌舰队主力来袭时,与其保持接触,竭力消耗敌人。
$ M0 o6 b9 J* E+ O4 ~5 k 联合舰队根据大本营第三阶段作战方针拟定的作战命令,由于山本司令长官及其幕僚们遇难,一直推迟到8月15日才发布。在这期间,盟军已于6月底在伦多瓦岛及纳索湾登陆,使形势顿时告急。
* m( M( f% [" v8 P 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后,先遣部队的大部分潜艇都回到特鲁克或本土去休整,以便为下一步的作战进行准备。
2 D K/ L& i/ s4 {/ p 3月14日,撤消了甲、丙、戊潜艇部队的建制。3月15日,先遣部队所属各部的部署如下。
; v5 U! N" j0 k0 l& o2 O ——直属部队:“伊-2”号和“伊-7”号潜艇在本土休整,“伊-8”号潜艇于3月10日离开特鲁克返回本土。. z9 w# p, x* r% L9 L
——乙潜艇部队:“伊-6”号和“伊-26”号潜艇正在执行作战任务;“伊-17”号、“伊-25”号和“伊-32”号潜艇在特鲁克休整,“伊-9”号、“伊-19”号和“伊-36”号潜艇在本土休整。5 c4 w" k% I9 ?- G4 ]
——第3潜艇部队:“伊-11”号潜艇在特鲁克休整;“伊-174”号、“伊-175”号、“伊-177”号、“伊-178”号和“伊-180”号潜艇在本土休整。' V! Y' `/ j0 q& c3 }6 @, @
——第8潜艇部队:“伊-16”号潜艇在特鲁克休整。“伊-10”号潜艇于3月15日离开特鲁克返回本土。“伊-21”号和“伊-24”号潜艇在本土休整。
/ J5 K( ^+ `: g0 ?9 ^ 有下列潜艇配属给有关部队:
% h" f/ w+ k' |5 g; Z ——配属给北方部队的为:“伊-31”号、“伊-34”号、“伊-35”号、“伊-168”号、“伊-169”号和“伊-171”号潜艇。 |! n8 E2 z1 ~1 A( L
——配属给西南线部队的为:“伊-27”号、“伊-29”号潜艇和第30潜艇队。$ i8 y4 t3 J. I; @. M
——配属给东南线部队的为;第7潜艇战队、“伊-20”号、“伊-5”号和“伊-176”号潜艇。" `& E% ~& F3 f4 A/ {$ `' d* j
, N1 K5 ^$ e! ?: R/ q
8 o2 C5 W2 e! R1 a二、先遣部队在南太平洋的作战" U' p, ~7 N3 c# V9 i3 H4 X3 `/ m. T; x
(一)“伊-6”号和“伊-26”号潜艇在澳大利亚东岸附近的作战
$ G2 I4 k: a, M# S6 s5 t+ { 2月15日,联合舰队命令先遣部队,伺机对澳大利亚东岸的敌方要地实施水雷战。遵此,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伊-26”号和“伊-6”号潜艇前往布里斯班湾口,实施破交战及水雷战。5 J2 t3 S: P& d
“伊-6”号潜艇3月2日从特鲁克出航,3月12日在布里斯班附近海域布设9枚德式水雷,21日回到腊包尔,编入东南线部队。1942年9月,日本从停泊在横滨的“多格滩”号德国船上得到一批磁性水雷及音响水雷,然后进行研制,1944年3月开始用于实战。这种水雷是通过鱼雷发射管布设的。“伊-6”号潜艇布设的这9枚水雷大概是德国赠送的那批。
" ?4 K: B. L, Q “伊-26”号潜艇3月1日从特鲁克出航,驶向澳大利亚东岸。3月3日,日军的8艘运输船,在驶往莱城途中因遭敌空袭而全部沉没。“伊-26”号与正在返航的“伊-17”号潜艇,奉命前去救援,4日赶到现场。“伊-17”号救起190人;“伊-26”号救起74人,尔后将其送到莱城。
. M5 @9 t9 c3 l* S& p. u4 @) Q: U 此后,“伊-26”号潜艇在澳大利亚东岸附近进行破交作战,5月上旬返回特鲁克。其战果为,击沉敌方运输船2艘(6857吨)。
# g8 [6 ?9 m, E7 [0 i; {( G (二)乙潜艇部队在南太平洋的作战1 S, y4 r# G7 V4 x1 K
日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后,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对先遣部队下达了如下命令:
, q: n$ t/ F$ S, y “大部分潜艇主要是在澳大利亚与斐济群岛之间的南太平洋海域作战,以便切断美国本土至所罗门群岛的补给线,以及美国本土经澳大利亚至东新几内亚的补给线。”
8 E8 P7 x6 K' O4 ]3 f 3月中旬,乙潜艇部队指挥官(即第1潜艇战队司令官)三户少将(3月底由古宇田武郎少将接任)命令“伊-17”号、“伊-19”号、“伊-25”号和“伊-32”号潜艇,在斐济群岛和萨摩亚群岛一带实施破交战。
( p1 @( M2 |4 e! W5 |+ |0 U 各潜艇分别于3日上旬到4月上旬从特鲁克出航,前往斐济与萨摩亚一带作战,5月中旬转移到新喀里多尼亚水域,6月上旬返回特鲁克。在此期间的战果如下:“伊-19”号潜艇击沉敌船2艘(14357吨),击伤1艘(7101吨),“伊-17”号潜艇击沉敌船1艘(10169吨),“伊-26”号潜艇击沉敌船1艘(10763吨)。* s8 v' N0 m: s% S/ u7 k
(三)第3潜艇部队在澳大利亚东岸附近的作战
9 X- p. ` A' n% @3 i 3月中旬,先遣部队指挥官为了阻止美军从澳大利亚向所罗门群岛或东新几内亚进行增援,除派乙潜艇部队进行上述作战外,还令第3潜艇部队在澳大利亚东岸附近同时展开行动。
6 _$ `% k! C; @$ K 第3潜艇战队驹泽司令官乘“伊-11”号潜艇,于4月10日率领“伊-177”号、“伊-178”号和“伊-180”号等新式潜艇,从特鲁克出航(“伊-174”号是5月16日出航的)。0 t% R; A' Q. Q6 q/ N6 r M& r* c
上述各潜艇在澳大利亚以东海域进行破交战后,先后于5月下旬到7月下旬前返回特鲁克,但“伊-178”号潜艇未能返回。取得的战果是“伊-177”号击沉敌船2艘(11946吨),“伊-178”号击沉1艘(7176吨);“伊-180”号击沉2艘(4376吨),击伤3艘(7715吨);“伊-174”号击沉1艘(5551吨),击伤1艘(1625吨)。
6 p; G* x. a+ d/ D5 f# a 此后,先遣部队指挥官又派第3潜艇部队到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一带海域作战,并令6月上旬开始行动。
5 n& G/ {0 [- p3 | “伊-177”号及“伊-180”号潜艇,分别于6月14日和20日从特鲁克岛出航。后因盟军在伦多瓦岛登陆,则又决定遣其前往新乔治亚群岛方向去迎击敌人。这两艘潜艇刚一到达澳大利亚东岸附近的规定海域,就奉命北上,驶往迎击海域。$ S* w U# Z" Q7 S0 Q, ^/ G2 E
9 L. V/ H) y5 Q! M" U) f
三、东南潜艇部队的作战
! i5 l6 G2 @( v6 ~ 第7潜艇战队,曾被先遣部队编为丁潜艇部队,1943年2月27日,又被编入东南舰队,称为东南潜艇部队。
/ e5 |6 m& M$ ?. V- Z+ N) ` 第7潜艇战队的兵力为,第13潜艇队(“伊-121”号和“伊-122”号潜艇5月21日调出)及“吕-34”号潜艇。1942年12月中旬后,先后调入几艘小型潜艇:2月7日至15日调入“吕-100”号、“吕-101”号、“吕-102”号和“吕-103”号潜艇;4月12日调入“吕-106”号和“吕-107”号潜艇,上述艇只均驻泊腊包尔。( g8 j- [5 h. o" C v* b1 G. ]
3月上旬“伊-121”号艇返回本土,3月中旬“伊-122”号和“吕-34”号驶抵腊包尔。, |+ z; e* ~; M0 }, I
为东新几内亚输送物资,本来是在先遣部队指挥官的指挥下实施的,可是3月以后,却把执行输送任务的潜艇编入东南线部队,归东南潜艇部队指挥官指挥,并与第13潜艇队协同行动。
/ r- R7 j, m% K7 i3 O( O: Y: j 东南潜艇部队指挥官(即第7潜艇战队司令官原田觉少将),以“吕-34”号等小型潜艇破袭盟军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和东新几内亚等地的增援,并指导第13潜艇队及第6舰队派来的潜艇执行输送任务。' y& q2 A# U8 W9 I$ Y$ ^7 u
(一)小型潜艇
. W4 n8 t: ]! r, | 1942年2月初,随“伊-1”号潜艇执行了夏威夷作战中的规定任务后,回到横须贺,上级决定我(本书作者——编者注)进潜艇学校的甲种班学习,并通知到吴港潜艇学校去报到。这种甲种班学员学的是潜艇艇长所必须掌握的战术、艇体结构、兵器及机电等课程。5月底学完甲种班的课程后,我被任命为“吕-100”号潜艇的舾装长,到吴港造船厂的舾装员办公室报到。通常在潜艇竣工前2-3个月就任命舾装员。舾装员的任务是监督安装工程的具体进行,并参加试航等项事宜。这样的话,潜艇一竣工,舾装员就成了该艇的艇员,可立即开始训练。“吕-100”号艇是小型潜艇的首制艇,所以舾装的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 ^$ _1 R6 V1 N! O' n
这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南方资源丰富地区,在东线,正准备进攻中途岛及阿留申群岛,尔后进兵斐济群岛和萨摩亚群岛,在西线,准备在攻占缅甸的同时,加强对印度洋的破交战。% [( `$ F* M$ C0 w4 [
我调任舾装长不久,日军就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了挫败,可是进攻作战的气势丝毫不减。我首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能使那种计划用于岛屿防御的小型潜艇运用于进攻作战。
- {6 R: c* n* m 这种小型潜艇是为加强岛屿防御而设计的,艇上乘员仅仅三十几人(是按两班轮流值更确定的名额)。
3 i1 I! n* L- N 怎样才能将这种作战半径很小的潜艇用于攻势作战呢?结论很简单,必须增加燃油的装载量,以增大续航力,并将艇员增至五十几人,以便能分三班值更。
4 U( D5 }7 \5 d7 z+ ]4 m* ] 要增加燃油的装载量,就得增加燃油柜。潜艇的燃油柜,有专用燃油柜和备用燃油柜(即用来装载油的水柜)两种。这种水柜,用完其中的燃油就可当作普通水柜使用。将水柜改成燃油柜的工程并不复杂,但是,若将这种水柜装满燃油,潜艇在水面状态的浮力就会减小。据说日本潜艇的预备浮力约为百分之二十;而德国潜艇的仅为百分之十五。我以为减小一些浮力也无关紧要。$ x; \! r; N$ i9 B1 n, k, _
增加艇员引起的问题,是空气不足。设计潜艇时,人均的空气量,是根据艇内容积与编制定额计算出来的。如果不能改变设计,将二班值更的定员改为三班值更的定员,人均的空气量将减少三分之一。我想还是可以克服的。) _( [. |: Y& k( T
我的意见是,增加备用燃油柜,添置三班值更所需要的生活设备,增加编制定额。这个意见经工厂厂长呈交给海军大臣。海军大臣批准后,立即付诸实施。由于进行了上述改装,小型潜艇才能灵活地出没于南方战场。
% r! a! v3 o* y: r! @- ?9 g “吕-100”号潜艇9月竣工后,就作为该型曲首制艇进行试航,检验各项技术和战术性能。12月中旬,该艇完成了出海作战的准备。可是,在前往腊包尔的途中,主机发生故障,大约花了1个月时间才修理好。
9 p# m# X4 N/ M; D4 z7 b( { (二)“吕-100”号潜艇的初战4 c8 v2 u5 B7 h! A8 @) Y
“吕-100”号潜艇修完后,1943年2月7日来到腊包尔。这时战局已经大变,这天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岛进行了最后一次撤退。
0 B$ S1 D- t, d! w: H# o 2月14日傍晚,在莫尔兹比港以南40海里水域,发现2艘中型运输船在驱逐舰护航之下前进,我艇立即转入接敌机动。潜艇是在运输船的船首方向占领阵位的,虽然接近到2000米左右时,发射了鱼雷,可是命中率几乎等于零。驱逐舰大概发现了目标,升起象是发现潜艇的信号,向我艇冲来。距离不到400米。/ t& u, T% f: X: L+ q4 `
“吕-100”号潜艇放弃鱼雷攻击,迅速深潜。当下潜到43米水深时,驱逐舰开始投放深弹。潜艇未受损伤,继续下潜,到达下潜的极限深度75米时,却出乎意料地陷入严重困境。装在固壳外的高压气瓶及空气泵的连接部,因深弹爆炸的震动而松动。由于漏气,潜艇规避时就在海面留下一道气泡。敌人瞄准目标投下的深弹,在潜艇的正上方爆炸。尤如地震一般,强烈的震动使电灯顿时熄灭,海水象倾盆大雨一样向指挥塔里倾注,深度计指到105米。
! j/ ?+ z8 P$ K E0 l6 ^6 Q% l “发射舱进水”,“电机舱进水”的报告接踵而来。0 W: {1 h: r# [) x* t
不久传来了堵漏完毕的报告。在指挥塔里,观通长找到了进水的部位。那是一个意料不到的地方。深度计易因震动而失灵,所以安装了棒状耐压破璃深度计。由于指挥塔内地方太狭窄,深度计因隔墙破损而被碰断,海水从其断口处象喷泉似地喷射进来。关闭了阀门,就轻而易举地堵住了漏洞。
! q; D, g% |( [# q 战前的实验证明,潜艇在深弹炸点的25米以内,会受到致命打击。这次敌人深弹定的深度大概浅了。待地驱逐舰的噪声消逝后,潜艇上浮,准备伸出潜望镜进行观察,可是两个潜望镜都被震环,已无法使用。我们大胆地浮出水面时,敌舰已无踪影。
, K I9 Q) x9 M: K4 i2 y 虽然小型潜艇在所罗门群岛及新几内亚以南海战进行了阻止敌军增援的作战,可是只有“吕-103”号艇6月23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南海域击沉2艘运输船(14880吨)。' J4 m1 C1 D3 [( R) q; ~1 V( w
“吕-34”号潜艇为了配合“伊”号作战,4月2日从腊包尔出航,前往所罗门群岛方向;“吕-102”号艇5月9日报告在新几内亚东南海面发现敌人。此后,这两艘潜艇都下落不明。$ w. G4 ?5 ?6 s. L5 I
(三)东新几内亚的作战输送
{3 t3 o. d& G. \( U3 O9 v' s “伊-24”号及“伊-36”号潜艇于2月22日及23日完成输送任务后,对莱城的运输曾经停顿过一个时期。可是,实施“81”号作战的护航运输队受挫后,又决定使用潜艇进行输送。3月份,从先遣部队调入东南线部队的潜艇,有下列几艘。
H8 V& d& {+ \& g5 b9 c* _9 } “伊-176”号2月1日调入(3月3日归建);
6 `/ b! K! U3 w& d a “伊-20”号3月13日调入;0 Z1 }+ ~/ p. n: t$ Z4 ^' q
“伊-5”号3月18日调入;- H# ?$ u; J7 e+ U2 P# y! ~. D
“伊-16”号3月20日调入;
y. S, s+ u2 O& b; }9 v1 v “伊-6”号3月28日调入。- D" K5 y4 |% y7 {+ c
“伊-176”号潜艇3月16日从腊包尔出发,18日在莱城卸时被飞机炸伤,艇长也负重伤。艇长是在中途岛海战中击沉“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田道弥八中校。该艇潜坐海底后,暂时脱离危险。躺在艇长室的田道把他的第一代理人荒木叫来说,务必要在海底坚持一天。一天后潜艇上浮,在荒木的指挥下,“伊-176”号潜艇回到腊包尔。/ Q$ q0 `$ d8 D. h, d
3月,“伊-20”号潜艇2次(共运粮食、弹药等37吨,以及人员若干),“伊-5”号及“伊-222”号各1次,完成了对莱城的输送任务。0 y& r$ R7 {0 l7 o8 Z
4月,有5艘潜艇,先后进行了14次运输。“伊-5”号3次,“伊-6”号5次,“伊-16”号1次,“伊-20”号3次,“伊-122”号2次,均顺利完成了任务。另外,“伊-20”号潜艇4月20日还向科隆班加拉岛进行了运输。
" S9 S: `* Z$ t% o7 y: a |# o 5月,6艘潜艇先后进行了18次输送,计为“伊-5”号5次,“伊-6”号4次,“伊-20”号2次,“伊-38”号(5月15日调入)2次,“伊-121”号2次,“伊-122”号3次,共运送粮食约430吨,80毫米炮1门、80毫米高炮4门和山炮5门等武器及弹药约97吨,其他物资约95吨,共计622吨。- T8 |% O# U6 i( a" \ Y
“伊-5”号、“伊-6”号及“伊-20”号3艘潜艇5月归还先遣部队,6月的运输,由“伊-38”号(4次),“伊-121”号(3次)及“伊-122”号(3次)3艘潜艇实施。其中“伊-38”号艇,11日在萨拉莫阿卸完武器后,又到莱城卸货。, _' w. [" a1 b5 R- Z4 H% @
# C0 S5 B; r2 W6 S0 D# c四、印度洋的破交战
9 {. s7 d* J' X1 g T; K (一)第8潜艇队司令部进驻槟榔屿
9 s# d, I. T1 K6 \/ u/ q8 o 1943年2月初,西南线的潜艇部队辖有第14、第30潜艇队,但第30潜艇队2月下旬返回本土进行长期休整。因此,只有第14潜艇队的“伊-27”号及“伊-29”号潜艇在印度洋继续进行破交战。4 T7 B, T$ F; b: t% x
为了加强印度洋的破交战,联合舰队决定将第8潜艇战队派往印度洋。到4月1日止,该战队的所辖兵力如下。
/ {8 c0 [' q1 A6 p5 y, u% X+ n0 J 第1潜艇队——“伊-16”号、“伊-20”号、“伊-21”号及“伊-24”号。
8 g* g" ^3 m- {" I* H# K: l 第14潜艇队——“伊-8”号、“伊-27”号及“伊-29”号。" Q4 _$ x; T( ?8 w3 I) F: a0 y$ T# ]
“伊-10”号潜艇。
+ F" N! l4 c: ~8 P0 N: }" J 可是,第1潜艇队的潜艇,有的已经编入东南线部队,有的正在本土休整;第14潜艇队的“伊-8”号,以及“伊-10”号潜艇也在本土休整。能够进入印度洋作战的潜艇,只有“伊-27”号和“伊-29”号。 |( d C/ [( s* _' c3 h! J
4月中旬,第8潜艇战队司令部进驻槟榔屿,石崎司令官从陆上实施指挥,第14潜艇队不再受西南线部队指挥,而编入第8潜艇战队,在先遣部队指挥官的指挥下作战。5月下旬,新艇“伊-37”号编入第14潜艇队,“伊-8”号及“伊-10”号也结束休整,来到槟榔屿。这样,第8潜艇战队的潜艇就增加到5艘。截止7月上旬,各潜艇的战况如下。8 U) ?1 P! Z4 M, V7 K1 u5 v! @
“伊-27”号艇从2月26日到4月9日,在孟加拉湾及查戈斯海域活动,击沉敌船1艘(7132吨)。5 J* X, z+ y) l; i) S M
该潜艇5月1日又从槟榔屿出航,在阿拉伯海北部作战,7月14日返回基地。福村利明中校2月23日接任“伊-27”号潜艇艇长。这次行动是他指挥的第2次作战,取得了击沉敌船4艘(18176吨),击伤1艘(6797吨)的战果。
t$ C: Z# E; X+ c. n8 ~/ f1 K 4月5日,新上任的司令官寺冈正雄上校,乘“伊-29”号潜艇出海,奉命前往印度洋南部与德国潜艇会合。4月26日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约400海里水域,与德国潜艇按预定计划会合,接回了从德国归来的“印度反英独 立运动”的钦德拉·鲍斯一行,并将2名派往德国的军官送上德国潜艇,5月13日回到槟榔屿。
( n8 i: ~2 }* ?/ _0 ] 这艘潜艇5月30日到8月2日在非洲东岸附近及亚丁湾活动,击沉轮船1艘(5463吨)。 `8 V& ~: y. w8 ~( j$ e
“伊-37”号潜艇从6月8日到8月17日,在波斯湾及阿拉伯海活动,击沉轮船2艘(15254吨)。
4 T( [, M! u. ?" o j4 X “伊-8”号潜艇6月23日来到槟榔屿,准备前去访问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