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一将功成万骨枯,据说当时死掉的日本兵的骨灰装了3个棺材。8 _, N# m( S  A  Q5 q/ k/ d

" C% X+ z1 H' D$ H/ E虽然像这种要塞攻防战进攻方不占优势,但这种万岁冲锋几乎要把日本人的血流尽了。
但大刀队都是快速接敌,很少长时间的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
那个年代是自动火器飞速发展的时候,各国的军事思想还没跟上来,应该说还没有吃到教训。
看鬼子拍的电影203高地的剧照里,那山坡上连个大点的遮挡物都没有。) P1 N% ]2 y/ e: u: c. [7 S# I
毛子机枪手肯定爽死了。. Y. ]" D; s% c7 R  M7 H& O7 z& J0 y- I6 K

2 S& i7 i0 _; ~* r8 i0 ~8 l当时,毛子在整个旅顺才有60多挺机枪,要是像德国人在索姆河那样搞个几百挺···- z& x1 e3 ^3 ^$ g% i* p
2 }6 A- ~% W) g: i4 S
[ 本帖最后由 吉文 于 2007-3-27 17:39 编辑 ]
原帖由 vassiliev 于 2007-4-17 08:38 发表; t& M; U' V; u* C7 w' r
这两天看到个东西,在围攻旅顺口期间,日军进行了规模不小的坑道作业,不过俄国人也在反作业,双方的工兵在地下舍命厮杀。乃木急于拿下旅顺口的原因在于日俄两军展开了辽阳会战,缺少乃木所部的日军并无兵力优势 ...
2 _7 @8 u! Q9 ^" n" F+ q1 {  V, y0 w0 N' e/ K* ~8 M7 j0 g2 M

& ]: i7 k7 L* Y" r/ y! R) k# b7 I实际上攻克旅顺的时候,辽阳会战已经结束几个月了。
, m/ t+ X/ t' U/ Z/ X# @
% M* u. X) C9 }2 c# v% o正是因为伤亡过大,日本才又围了旅顺几个月的时间,而去打了辽阳会战。$ \) T3 O8 f8 O

* |1 |/ \% y: }" f) s/ ^; Q另外,日本人的冲锋队型太密集了,脑筋也很死板,既然在机枪面前死掉那么多人,就不能换个队型么。
西方各国认识到机枪对战场的影响并研究出有效的对抗战术也经历了很长时间。对这方面的批评确实有些事后诸葛亮。但是作为战争一个方向上的主要指挥者关心的恐怕也不仅仅是如何攻克敌人的阵地。如果只是攻坚的话,工兵专家要更适合些,至于人员调配鼓舞士气,师团长级别的就应该能胜任了。" [+ k4 `; {, ]4 H+ w" `; _1 p
最好的做法就是把俄军从坚固的工事里引诱出来,在野外歼灭。
" h' w9 ]2 V% i- h# }9 x$ }8 V; v5 {/ f+ y7 {: ?+ s
如果乃木能在辽阳会战时,将旅顺守军诱出北上增援,并歼灭一部分,那么在进攻旅顺的时候也会顺利些。! S+ R% k" Q2 j7 C& ?

$ k9 `$ Y# S- m' e$ T, l或者围点打援,对旅顺围而不攻,只是每天炮击,集中力量打击增援旅顺的俄军。
原帖由 vassiliev 于 2007-4-26 12:41 发表
6 B/ V' h6 Q- {  u8 w4 B# h, T) v; Z9 J/ G8 k! |2 Z& |/ t6 ]8 j
当时中国的战术也是学西方,尤其是学德国,只不过没学好而已,中国传统那套“战术”面对当时的战场根本就是废物。+ H% C3 [& f; k

- i$ ]* y: j1 W" |日军在马来亚,菲律宾,爪哇登陆时碰到的可不是“中国壮丁”。
# x4 V; f% o3 _
" I, U4 o/ k% s
7 k9 P9 P3 h4 W6 U% ^是东南亚壮丁,当时美菲联军13万,美军只有1.9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