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上搭载喷气机虽然很伤脑筋,却也不无好处。喷气机用的燃油不易挥发,可以在装甲区以外的油舱里贮存。装甲区内,可装载1940年还难以想见的各类物资。在紧急情况下,主锅炉可以烧喷气机5号燃油和航空重油来代替普通重油,所以一些燃油舱也装喷气机5号燃油;有时,甚至可以把喷气机5号燃油贮存在防雷护壳内。不过,到1950年,航空母舰上仍有许多活塞式发动机飞机服役,几年之内仍然需要携带航空汽油。 4 ~" {( L% r. }( K
“奥里斯坎尼号”航空母舰改装费时2年,于1950年9月竣工。到1953年,又有十多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相继服役。“埃塞克斯号”、“黄蜂号”、“张伯伦湖号”、“本宁顿号”、“约克城号”、“伦道夫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都已完成了SCB27A现代化改装,而其姊妹舰“好人理查德号”、“香格里拉号”、“汉科克号”、“勇猛号”、“列克星敦号”和“提康德罗加号”正在进行SCB27C小范围现代化改装。改装工程包括安装功率更大的弹射器,因为装在“奥里斯坎尼号”和它的姊妹舰上的H8型弹射器,已经不能弹射最新式的飞机了。 # m" \% \: {3 P, U1 R
采取诸如现代化改装的补救措施,往往会在遇到的新问题上有所突破。英国人在悄悄地抓紧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航空母舰使用喷气机的能力。1948年,英国“勇士号”航空母舰装了软橡胶甲板,其主导思想是为了省掉飞机起落架和航空母舰上的拦阻装置,从而减轻飞机和航空母舰的重量。第一次试验是用一架吸血鬼式战斗机(轮子收回)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设计有许多可取之处,只是由于降低了飞机的灵活性,英国人便简单地把这项试验放弃了。舰载机在陆上只能在设有软跑道的基地降落,这样,要使舰载机具备能从陆上基地转移到航空母舰,或从航空母舰返回陆上基地这样一个重要长处,便失去了前提。
+ g$ j. e; A7 p: k3 U 其次是关于斜角甲板的采用。1951年8月,英国皇家飞机局召集会议,研究解决重型飞机在航空母舰上高速降落越来越难于操纵的问题,会上提出了这项建议。飞机在甲板降落时的最大危险,仍然是尾钩没有钩住拦阻索后飞机的过冲,即使飞机没有撞到飞行甲板前端的停机坪,也难免在撞入拦阻网时不受严重损伤。这种摔机降落引起的第二个危险就是造成火灾,对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构成的威胁更大。为了排除这些危险,便设想使飞行甲板对军舰的中心线呈10度斜角,这样,如果某一架飞机降落时过冲,飞行员可以打开油门拉起复飞,绕一圈后重新降落。 ; Y+ K# Q, j. E0 ^4 J7 A, I! A) |$ F
1952年2月,在“凯旋号”轻型航空母舰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人们画了一个斜角甲板降落区,拆除了左舷上的一些障碍物,然后飞机在降落区进行一触即离的降落,以试验尾钩没有钩住拦阻索时收回飞机的可能性。当时,斜角甲板降落区没有装拦阻索,所以在试验时没能使用拦阻索。美国“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也多次进行这种试验,结果同样取得成功。1952年9月,埃塞克斯级“安提坦号”航空母舰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改装。当这艘航空母舰再次出现时,它的飞行甲板延伸到舷侧升降机处,设有8度斜角甲板和拦阻索。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设计思想是正确的,即在左舷飞行甲板边缘不安装武备。
/ a$ \+ ~: d1 b; z+ [: o* P4 V “安提坦号”航空母舰进行了400次降落试验,证明斜角甲板有利于安全,是一大创新。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这项改装工程很快就被批准,代号为SCB125。同时,还要相应进行其他一些改装。譬如,人们发现,舷侧升降机紧靠到斜角甲板,当飞机起降而使升降机处于上部提升位置时,升降机无法向机库运送飞机或从机库向飞行甲板提升飞机。解决办法是把升降机移到右舷上层建筑后面,那里有一个离开斜角甲板的可用自由区,把左舷完全腾出来。美国航空母舰的机库是敞开式的,比较容易进行这种改装。SCB125工程包括把舰首改装成象英国航空母舰那样的抗风暴封闭式舰首。在北大西洋游弋的美国航空母舰,现在都已完全适应那里比太平洋上的气候更恶劣的气候条件。
6 l; _; y& N4 F: |+ ~( G 另一项发展是改进弹射器。无论英国还是美国,所用的弹射器都已经无法满足弹射最新式飞机的要求。皇家海军航空兵后备队司令C·C·米切尔提出了活塞弹射器的设想,这种弹射器用舰上主锅炉的蒸汽作动力,基本结构大体是,很长的滑槽有两个平行的汽缸,蒸汽由发射阀控制进入汽缸,推动活塞杆。发射阀可以根据飞机的重量和规定的弹射速度调节弹射推力。在两个汽缸之间有个往复车,弹射的飞机通过搭架放到往复车上,飞机弹射起飞后,搭架自行脱离。储备的蒸汽动力对于弹射任何新式飞机都绰绰有余。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这是正规航空母舰第一次有可能在锚泊时弹射飞机。1951年,英国“英仙座号”航空母舰成了第一艘装上蒸汽弹射器的航空母舰。下半年,“英仙座号”开往美国,进行弹射表演。英美联合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共弹射飞机140次。1952年4月,美国海军获得了使用权。美国第一艘装蒸汽弹射器的航空母舰是头一艘进行SCB27C改装的“汉科克号”。“汉科克号”于1954年6月用C11型弹射器进行了首次弹射。 9 O3 C5 Y4 x! J( F
第一艘备有蒸汽弹射器乩英国航空母舰是新的“皇家方舟号”,由于要装两部蒸汽弹射器和5.55度的斜角甲板,这艘航空母舰一直拖到1955年才竣工。
/ K$ G. ?1 Z' R }* c 5年后,美国海军研制了内燃弹射器。航空燃料靠压缩空气助燃,就象鱼雷的发动机一样。这种弹射器被命名为C14型,安装在“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上,与蒸汽弹射器配套使用。 2 _8 W' B3 [, a) N5 `
这时,第三项发明——助降镜装置问世。助降镜装置可给飞行员提供飞行甲板上空方位角和高度的精确信息。由于撤消了降落信号员和减少了飞行员操纵错误,助降镜装置十分有效地减少了人为错误的百分率。据说,发明这种装置的一位英国海军军官最初是从他秘书的口红和带镜子的小粉盒得到启发,琢磨出了助降镜的设计原理。他把口红涂在镜面上作标志,对着镜子试验用下颚接触办公桌面的简明方法。助降镜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光线射到镜面后反射到空中,绐飞行员提供一个下滑坡面,如果飞机在下滑时高度正确和机翼保持水平状态,飞行员就能看到这个下滑坡面,便可以正确地降落。 [ 校者注:助降镜通常装在自动稳定平台上,始终保持光的下滑坡面平稳不晃,不受军舰摇摆的影响。光的下滑坡面与海平面成3.5度到4度夹角,光的照距可达2海里,照射扇面以降落甲板中心线为轴向左右各为20度 ] 自50年代以来,这种系统有了很大改进,装上了菲涅耳透镜。 [ 校者注:菲涅耳透镜助降装置比普通的助降装置先进。它的光源在镜后,通过透镜射出黄、红、橙3种色的3个下滑坡面:黄光是高的下滑坡面,表示飞机下滑线高(飞机飞得过高);红光是低的下滑坡面,表示飞机下滑线低(飞机飞得过低):橙光是正确的下滑坡面(飞机下滑正确),飞行员跟据光的颜色判断飞机的位置是否正确并修正接地角,使飞机降落在正确的着舰点。助降镜的最大缺陷是完全靠飞行员的目视判断误差,因此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雨、雾、黑天)无法使用。现代航空母舰已经采用更先进的全自动、全天候电子助降系统。它的基本原理是,由航空母舰上的跟踪雷达准确测出飞机在降落中的实际位置,通过其他仪器测出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运动情况,然后以数据形式输入电子计算机,求出飞机的正确下滑位置,再由指令计算机将正确下滑位置和飞机实际位置进行比较,得出一个误差信号,通过无线电发送给飞机。飞机上的自动驾驶仪根据接收装置收到的信号,自动消除误差,操纵飞机准确地安全降落。电子助降系统可以使飞机的纵向降落误差控制在正负13米、横向降落误差正负3米以内,保障半小时内安全无误地连续降落60架飞机,大大提高了舰载机降落全过程的安全性,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 ] 几年前,美国海军承认,斜角甲板和助降镜这两项发明使飞机损坏率(或摔机降落率)减少一半,节省了大笔军费。 ; j5 }$ j% y/ b( u( Y
在谈到超级航空母舰时代之前,应该提一下50年代英国和法国航空母舰的情况。法国人要求美国帮助扩充航空母舰兵力,以便对地而部队提供支援。1951年6月,美国把“兰利号”轻型航空母舰转让给了法国,该舰重新命名为“拉斐特号”,以纪念曾在1776年帮助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这位法国战士。2年后,美国又把“兰利号”的姊妹舰“贝劳伍德号”航空母舰转让给法国,该舰改名为“波依斯贝劳号”。 ) m& T) p. P$ b+ p1 r
美国向法国转让第一艘航空母舰之前,在1948年至1949年和1951年至1954年,“阿罗芒什号”一直是法国航空母舰的主力。为了排除对这艘航空母舰的合法地位的任何疑问,法国在1951年干脆把这艘航空母舰从英国人手里买了过来。法国政府对新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给予了政治上的支持。1955年,一艘22000吨的新型航空母舰开始建造,命名为“福煦号”,2年后又动工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 $ L" G. N3 r( c e3 W" ~6 R+ P6 [
1951年英国“鹰号”航空母舰竣工,它的姊妹舰因修改设计方案(加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和舷侧升降机),竣工时间大大推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航空母舰,值得进行现代化改装的只有“胜利号”。当“鹰号”快要竣工的时候,“胜利号”就开始了历时8年的规模巨大的改装。除了巨人级和尊严级还有6艘轻型航空母舰留下服役外,1953年到1954年又竣工3艘22000吨级航空母舰(“海神之子号”、“堡垒号”和“人马座号”)。轻型航空母舰不能使用最先进的喷气机,在建造过程中,对人马座级航空母舰进行了结构上的加强。该级第4艘航空母舰“竞技神号”因进行现代化改装,直到1953年才下水。“竞技神号”同“皇家方舟号”一样,有一个舷侧升降机和斜角甲板。 % s- @# | u, }5 z* o
1956年,埃及没收了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财产,英法联合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在政治上是愚蠢的,但航空母舰的作用值得一提。1956年7月,英国只有“鹰号”航空母舰参加作战,10月底,皇家海军又增派了3艘航空母舰。当时,英国“堡垒号”航空母舰正用于进行试验和训练,舰上没有作战飞机,不过,它很快就携带岸基飞机进入了作战状态。它的姊妹舰“人马座号”正进坞修理,“海神之子号”即将大修完毕,并进行了紧急备战。按作战计划,“大洋号”和“英雄神号”航空母舰担任运送部队的任务,9月26日,向船厂下达了将两舰改装成直升机母舰的命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短暂的5天时间里,这两艘舰就改装完毕,开始了历时2周的紧张训练。 7 ]1 Y8 G, i8 B" Z) Z6 R. Z% S
美国海军陆战队制定了由直升机把部队迅速空降到岸上作战地域的“直升机机降突击”战术,这种战术没有经过战斗考验。皇家海军陆战队经过2周时间的演习,准备把这种完全陌生的战术付诸于行动。 5 [& K8 N% p' i) S
11月1日上午,英国的“鹰号”、“海神之子号”和“堡垒号”,法国的“阿罗芒什号”和“拉斐特号”航空母舰的飞机对地面目标进行了首次袭击。海毒式和海鹰式战斗机、飞龙式和海盗式攻击机按理都敌不过埃及空军的苏制米格-15战斗机,由于事先对埃及机场的跑道和机库进行了准确轰炸,对方的飞机无法起飞,英、法取得了空中优势。
; b, I7 _3 c1 }( S6 J: f 11月6日,直升机机降突击计划付诸实施,皇家海军陆战队600名队员乘22架大旋风式和枫树式直升机空降着陆。在1个半小时内,空降了415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和20多吨弹药,仅损失1架直升机。另一项纪录是,一位陆战队员从离开航空母舰到发现自己受伤躺到航空母舰的病床上,总共只有19分钟。这次战斗由于做到了出敌不意,完全达到了作战目的,伤亡很少。直升机机降突击虽然在这以后采用不多,但充分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战手段。这次作战表明,航空母舰在有限战争(或叫灌木林战争)中仍然是最有效的武器,同时也证明直升机具有很大的作战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