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我又得老生常谈几句,经过和74两档后,我很了解算了解74个人风格,这么多年74的RP(这个PR有双层含义。。嗯,大家都懂的。。。)大家有目共睹,是个百折不挠的硬汉,或者按他自己的说法是神经大条。
1 R% a+ V4 z/ o8 e不过74在WITP系列为什么总是屡战屡败?我总结了几点原因。
, x8 Z( l" M  ^先声明,这没有个人歧视的情绪,只是站在对手的角度客观的评价。总体来说,74是一个回档稳定,坚挺持久的好同志
4 m6 H$ ^% }; t0 S) n7 B& v
5 v" P: d$ Y* n先说说第一个缺点:从战术到战略都太僵化直白。已经打了两个档了,无论骑士作出哪些战略部署,总会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执行:要登陆了!!拉着一字长蛇阵往前冲;要撤退了,连颗螺丝钉都要带走,一点不考虑战术欺骗;要开辟新战场,地面部队部署的架势仿佛恨不得嚷嚷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让对手有好几天甚至好几十天的时间做战略准备。基本上,大到战略方向,小到一场普通的空战,74只要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他想干嘛了。其实给我同样感觉的还有螺母。这样来比喻吧。。。74、螺母这类的战略像熊,看上去来势汹汹,实际上很好躲闪。耳屎,老赵这类对手给人的感觉像狼,不攻击的时候潜伏着,找不到一点破绽,一旦露出獠牙,下嘴的地方不是咽喉就是蛋蛋(貌似男人身上这两个地方最要害了吧。。。)2 d; X  r  W' [" i
  B. i/ O* ?& c2 v2 a2 {( F
呃。。。扯远了,回到第二个缺点:
1 Z! n6 g" [4 k& ]" Z6 J4 C  e0 U- s; S/ C
74似乎总喜欢在客观问题上寻找安慰点,比如上面说的飞机硬交换比,这些我也知道,我写出来的战报大家看了也知道,没有必要一再强调。但74貌似没有想过,假如我推进速度在快一点,让盟军集结不了这么多飞机和地勤,假如在破交方面下点功夫,让盟军的增援不畅。假如在战略欺骗上,更到位诸如此类的。就那爪哇空战来说,74自己也知道美军为主的战斗机将让0战很尴尬,那么完全可以在美军战斗训练还没完成,或者爪哇内陆机场还没成型的时候提前压制,不让美军有这么充裕的时间完成既定战略。+ s, N1 D6 Z0 r! X3 n2 a2 S$ @
盟军从开战12月初到3月底第一阶段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比如空军部队的战略,只由飞虎队和一些英国老水牛做零星抵抗,但以游击战的形式为主,尽量避免和大机群的0战接触,专挑软柿子捏。让美军的其他正规机队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再比如安汶海战,国军的春季反击等等,都是为了配合整个战局的需要作出的部署。并且将有限的劣势兵力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包括后来的TF58一波流,也是为了能给增援泗水的运输队最后一点时间。其实当时58做好了鱼死网破的思想,没打算单方面重创日军的,事后的战果可以说完全出乎盟军统帅部的意料之外。总体来说,盟军任何战术部署都是为战略目标制定的。战略目标现在也不妨透露了————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爪哇。
; [* q8 v2 \$ x反观日军的战略,让我有点莫名其妙。或者说真的很乱。首先在初期占有绝对制空权的时候,磨磨蹭蹭在马来这种死地投入大量的兵力,推进速度却慢如蜗牛,在全面控制马来半岛后,又开始磨蹭,在苏门答腊西北这种不毛之地居然用上师团级的部队去登陆。南洋东线的推进由于安汶海战,又被拖延了十几天,等到东西两路都磨蹭得差不多了,到了1月底2初的样子,然后又开始磨蹭,要知道这个时候爪哇上只有百来架杂牌战斗机,战斗根本不够日军海航看的,我印象中当时美军大队只有两个,部队战斗力不超过1000,而且还是荷兰垃圾部队和马来撤下来的残兵败将所组成,这个时候如果登陆,将迫使盟军改变原来的战略目标,这样一来,整个战略的节奏就掌握在日军手里了。可74又不知道因何种原因,搞了半个多月的破交,直到2月底才摔全部身家浩浩荡荡地杀过来,但就是这半个月,盟军很多部队都到位了,飞机,军舰,航母。结果一脚踢在钢板上。。。
6 g5 G8 D- G! r8 f7 M. K/ |
+ O" Z4 X! A, S* {9 K其实不管是现实中的战争还是纸上的战争, 最后胜利的一方都属于更快适应战争的一方。(当然想米国打沙达姆,踩本拉登这种实力相差太悬殊的战争除外)二战美日之争,除了美军以强大的工业基础压倒日军这个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美国人比日本人更快的适应了当时的现代战争,而日本人还守着大炮巨舰的陈旧观念;朝战志愿军又比美国人更快适应了当地条件下的战争,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最后和第一军事强国打了个平手(其实照理,抗美援朝是中国人胜利的,因为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到三八线附近)相比日军,当时也不是没人海优势,就是45年投降前夕还嚷嚷着要“一亿玉碎”呢,人够多,可又怎么样,美军根本不给你使用的机会。战争的过程就是循环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过程,应变能力是一个军事统帅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也是我个人认为74的第三个缺点:应变能力不足
' O$ Z. F( ?* d& Z- p+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74的南方军几十万人,宁可在海上飘两个月,也不肯挪一下。这两个月时间干点啥不比飘着强啊??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我就不一一点评了。; i- d9 J5 r/ \; f

; K+ x: X6 l5 B( E- X: v8 z早晨起来啰啰嗦嗦一大堆,其实是希望74桑接下去能打得精彩一点,好歹让我觉得,你的确有两把刷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就连我部署一个行动都还得考虑一下,这样的打击太大会导致日军TJ。。。整天提心吊胆的。。。
74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飞行员,质量越低造成损失越大,最后飞机也得造更多。然后再一轮恶性循环,所以避免无目的的血拼~~~~
这一档也可以看作是日军的小白鼠档了,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呐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完全没有人道的
希望本天蝗的命运能比骑士桑好那么一些。
那就尽量避免打持久战。要打就要全力投入~~~~
下面再来回顾一下从一月初完成南阳保卫战之后,国军在做什么。
  g# {& \8 J- ?' |7 K
8 i' I8 z# H0 ~/ r3 L  g1月中旬至3月中,全面休整了两个多月,此时正值南洋那边进行“南洋不列颠空战”的时候,日军空中力量腾不出手来对国军轰炸。使国军得以全面恢复了相当的战斗力。期间盟军在仰光尝试了两次偷运补给,一次成功,一次半成功(补给虽然上岸了大部分,但运输船被尽数击沉在仰光港),为国军送去了不少补给。
' o: L6 f8 g4 _8 |6 r0 r" G' m! s/ B. h9 Y. V1 l- T7 _
3月下旬,日军在南洋的空中打击失败后,全面进入休整。企图在3月到6月这段时间集中训练一批精良的飞行员以备后面钟馗量产后的优势期使用。
7 l/ z1 t: l$ G! Q3 R盟军统帅部就目前的战局,认为不能给日军喘息的机会,但美、英、澳、荷等帝国主义列强此时纷纷表示,自保尚且不暇,进攻力量更是不足,TF58和水面舰艇虽保存完好,但机动兵力不足,唯一能发动一次战略反击的地方只有战略态势相对较好的中国。委员长表示:让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中国吧!!!
; C  D8 O6 L: `4 s4 m9 B( `
- I2 T- c5 E4 F0 e! C/ A$ K一声令下,百万将士齐出动,于是就有了后世称之为“国军春季攻势”的行动。8 h" l3 L( T. U/ Z) v
此次行动的战略计划,我在前面介绍过了。
/ Z+ ]2 K$ d6 n/ t- p6 [6 L+ @但实施起来有相当难度,因为国军完全没有制空权,所有部队都赤裸裸地暴露在日军的空袭威胁之下。
* q2 `& x9 _, m% G* a4 j不得不说,AE中,空中优势的重要性又比WITP提升了一个层次。* e& y, i' b8 b6 k( \' K$ g& Q+ [
WITP里,对地攻击的轰炸机只能对同一HEX的个别部队进行轰炸,而且杀伤有限。- k$ ~& E: ]$ T$ R: \1 p) C
在AE里,对地轰炸不但直接造成伤亡比WITP要大,而且只要飞机足够多,还能造成片伤AOE,同一个HEX的多个部队都收到打击,此外还有附带的间接杀伤也不容小觑,被轰炸的部队混乱上升,战斗力直线下降,还有就是轰炸可以使部队行军速度受到阻挠,很多需要达成精密协同的作战计划都因部队没及时到位而功亏一篑。9 u/ r5 w, r0 `8 Z# W3 Q
整个春季反击战役期间,日军出动对地轰炸的飞机架次至少在10000架次以上,投弹按平均每架次三枚,国军头顶被扔了30000多枚炸弹,造成直接杀伤2万余,间接杀伤更是无法估算。
4 W2 J* c5 k. P尽管战役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国军因此元气大伤。  r& q" V/ ?8 ?6 J. l# a5 U
整个春季战略反击的战斗伤亡统计如下
) Y7 f8 {8 {* l$ H8 B' B; C8 }+ c; ~2 S. p$ ^% {! X
日军伤亡:9万左右( w7 e; ?/ P- n( k+ i
国军伤亡:至少23万
3 N" o& p; q. y; `' M3 J- U6 n7 i3 R2 I/ u6 o
国军成建制被歼灭的部队有4个军。
笨笨写的蛮用心啊
' A& n. h, E# f/ U8 B9 c
& j; _' R/ D: L! b% j啥时候上点各个战区态势图?这样更明了点
The most persistent sound which reverberates through man's history is the beating of war drums.
的确,现在很少看到这么到位的战略分析了,加油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老帖子沉到海底的东西,本人想翻出来给大家讨论!!!本人觉得这档有必要查!!!!
这个是否旧版护航战力没那么烂?+ Z7 q( L% C1 R2 P, u% |" a
否则为什么KB不敢CAP却要同归于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