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战役 作者:
周明
(一)
1944年6月上旬,美军马里亚纳群岛登陆战役刚刚打响,最高统帅机关就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步的行动。参谋长联席会议向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和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征询是否可以从即将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出发,进攻台湾,或者经小笠原群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两人对此设想都表示反对,认为过于冒险。
7月初,麦克阿瑟提出具体的对日作战总攻时间表:9月攻占帛琉群岛,10月25日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登陆,11月15日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1945年1月15日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2月在吕宋岛南部的民都洛岛登陆,4月攻占马尼拉。很多人认为该计划太过复杂,而且时间又拖得长。尼米兹提出先在棉兰老岛登陆,孤立削弱日军在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兵力量,而不是占领整个菲律宾,然后在台湾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登陆。在这两个方案中,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要成员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都倾向于尼米兹,认为麦克阿瑟的计划实际上是采取美军早已摒弃的“逐岛作战”战略,进展慢代价大。相比较而言,尼米兹的计划简洁明了,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打败日本。
麦克阿瑟对此极为不满,他向马歇尔陈述意见,表示绕过菲律宾直接进攻台湾是不可取的,台湾不同于菲律宾已经在日本统治下将近半个世纪,当地人未必会像菲律宾人那样支持美军,而且美国在道义上有义务解放1700万亲西方的菲律宾人民和关押在巴丹半岛的数万名美军战俘。他强调如果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日本散布的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不愿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解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对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马歇尔认为麦克阿瑟这么强烈要求进攻菲律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实现他在1942年撤离菲律宾时所许下的一定要重新夺回菲律宾的誓言,因此提醒他,不要让个人感情超越早日结束战争的战略目标,并表示绕过菲律宾并不是抛弃菲律宾,早日打败日本同样可以使菲律宾早日获得解放。
为了解决这一战略分歧,美国总统罗斯福7月21日乘座“巴尔的摩”号重巡洋舰离开美国本土圣迭戈,于7月26日抵达夏威夷。罗斯福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日益临近的大选前夕,笼络被很多美国人认为是英雄的麦克阿瑟,为大选赢取得分。经过与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磋商,最终确定在进攻台湾之前先占领整个菲律宾。罗斯福返回美国之后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宣称与麦克阿瑟将军的意见完全一致。这个信号再明白不过,菲律宾战役为时不远了。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这一精神,随即制定了作战时间表,准备提交英美联合参谋部批准:
9月15日,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占棉兰老岛东南的摩罗泰岛;中太平洋部队攻占帛琉群岛的佩勒琉岛和安高尔岛。
10月5日,中太平洋部队攻占雅浦群岛和乌利西岛。
10月15日,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占位于摩罗泰岛和棉兰老岛之间的塔劳群岛。
11月15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在棉兰老岛登陆。
12月20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在莱特岛登陆。
1945年2月20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和中太平洋部队联合在吕宋岛登陆。
3月1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和中太平洋部队联合在台湾和厦门登陆。
由于时间紧迫,这一计划在得到英美联合参谋部批准之前就已经开始实施。
在整个战役期间,先后投入的地面部队有美军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海军有美军第3舰队和第7舰队,共有包括大型航母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和护卫舰25艘在内的800余艘作战舰只,舰载机约1700架;航空兵参战兵力有美军第5、第13航空队和澳大利亚航空队,飞机1000余架。登陆作战指挥由麦克阿瑟负责,海上支援则由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负责。
(二)
当马里亚纳群岛失守,日军的绝对国防圈被突破后,日军大本营意识到美军下一步不但可以攻击菲律宾、台湾、硫黄岛,甚至还能直接进攻日本本土。面临如此严峻的局势,新任内阁总理大臣小矶国昭建议取消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新成立由内阁总理大臣、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等组成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负责研究战争的战略方针。
此时,日本所占领地区已经急剧减少,美军的攻击矛头可以直指日本本土,而且在军事实力上,日军也处于绝对劣势:日本海军只剩下165艘作战舰只,总吨位88万吨,美军则拥有791艘作战舰只,总吨位353万吨,日军军舰数量仅为美军的20%,吨位仅为美军的25%。更严重的是在现代战争中主宰海洋的核心——航母舰队,日军几乎丧失殆尽。同时由于美军潜艇部队大力开展破交作战,日本运输船损失巨大,至1944年7月,损失的运输船已达450万吨,而同一时期新建造的运输船只有209万吨,根本无法补充损失。运输船大量损失的直接后果就是运到本土的原料急剧减少,导致飞机、舰艇、弹药等军事工业量生产直线下降,长此以往,日军将无法维持军队的武器弹药供应。因此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收缩防线,集中全力防御菲律宾、台湾、硫球群岛至本土一线。遵照这一战略,日军大本营制定了“捷号”作战计划,企图集结全部力量,实施战略决战,力争挫败美军的攻势扭转战局。该计划按照美军可能的进攻地区分为四个子计划:菲律宾地区为“捷一号”;九州南部、台湾和硫球群岛地区为“捷二号”;本土除北海道以外地区为“捷三号”;千岛、库叶岛和北海道地区为“捷四号”。
其中“捷一号”计划规定,在菲律宾组建陆军第14方面军,由绰号“马来之虎”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任司令,下辖九个步兵师团、一个装甲师团和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35万人;海军将残存的所有军舰编为四个舰队全部投入作战;在菲律宾的航空兵有海军航空兵的第1航空舰队和陆军第4航空军。其中第1航空舰队在刚结束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损失殆尽,正由寺冈谨平中将任司令组织重建,驻菲律宾地区约250架飞机;第4航空军司令为富永恭次中将,从6月起陆续由中国东北地区调往菲律宾,截止10月初抵达菲律宾约300架,合计作战飞机约550架。日军考虑到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还比较薄弱,大本营决定一旦战役开始,即从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抽调飞机支援。
此外,日军还计划将驻上海和东北的第1和第23师团编入第14方面军序列,准备调到菲律宾以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尽管日军对“捷一号”计划非常重视,并竭尽全力向菲律宾地区调集兵力、兵器,但由于美军潜艇的积极活动,几乎有一半运送人员、装备和物资的船只在航行途中被击沉,即使一些好不容易运到菲律宾的部队也因为重装备的大量损失而使战斗力大为削弱,菲律宾地区机场的修建工作也因为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的严重短缺而无法按时完工,再加上美军对该地区的不断空袭,更给备战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