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er0 于 2014-10-14 23:56 编辑 # K: s# O- H+ O) n3 U- W* a
5 D) q9 `% y+ g) m* d4 z菜花连续几日没有消息,原因不明,为了让各位看官有点看头,那就继续扯那段历史吧
* u6 S6 I7 v" L$ @! [ t2 G扯完德意日英美苏,接下来该轮到中国了,这段历史是极具争议,也极其敏感的一段历史4 v [5 \( c; i: d
为了不给版主添乱,表达上可能有点模糊,如果版主依然觉得有风险,望告知,可以再调整。
( R, K( P4 q* A! f当然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理解的观众,欢迎讨论。' u. T" A! S% q8 |0 J) a; i
本文属漫谈性质,难免见笑于大方之家,如有偏颇之处 望不吝指正。" ~/ I: ^2 @" \% T
6 N' y1 L1 S" Y" u) ]! W0 A历史的车辆转到了1912年,世界已经开始互相联系起来了,
. I1 X4 d$ }0 K( z而卢梭等人的天赋民权概念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发芽,而之前各国的统治模式基本都是5 n2 z: h; X3 \. `6 W
考诉诸权威,由权力做出判决,如有异议,再由更高级权威做出裁决,最后当然是皇帝裁决了; Z% e* W. o: _- J9 m
但是皇帝的权威来自哪里呢? 当然更多的时候其实来自他手下的暴力机关-----军队,
3 ?) T; j0 |' K- ~3 z# v% i6 T, k然而老是炫耀肌肉 终归难以服众,于是就要给自己的权威找一个理论基础,/ I2 \, F8 q, g, l+ `
大多数国王或皇帝找的基础都是一样的:天赋君权。 这上天的性格普通人也很难揣测,8 N# f" Z% I6 i$ ]
老天选定了一个人为君王不需要向普通人解释,各国君也比较喜欢这种有点神秘的解释
: S. n P# ^" h于是中国的皇帝基本就自认天子,,上天之子嘛,自然可以替天行道,从上而下的治理国家了。8 C4 {0 [- |& d% |. {7 b& ~
然而这个倒霉的卢梭却跳出来说:天赋民权。由民众再挑选合适的人组成政府,为普通百姓服务。
, j9 l! u" c( b! P9 V' _# ]* l天赋民权的理论严重冲击了天赋君权的理论,这自然让各国的君王极为不爽,这动摇了他们统治的( G7 {& `1 `# E( R
理论基础,自然被当做毒药而被封禁,然而这种思想经不少欧洲知识人的传播,开始在人心中发芽
. u$ X* t3 |* q8 f1 s慢慢的普通人开始不甘于被统治,不甘于自己辛苦劳作一辈子,最后只剩个棺材本8 y7 s# h3 P$ l3 q$ N
而贵族们天生啥都不用干,却过得无忧无虑。于是开始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自然冲突无法避免( I9 w. I* {, l
而大航海让全世界联系了起来。随着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等事件,这种思想开始传向全球
2 f9 |! S3 K+ B/ }1 j2 @也慢慢传到了亚洲的日本和中国, 日本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天皇长期被架空,幕府政治延续了
# K7 M/ t. W% A( E好几百年,随着最后萨摩藩和长州藩倒幕成功,开始还政于天皇,天皇总算不用去大街上卖字画了
+ k9 Z3 l% Y4 ~* [倒幕成功后萨摩和长洲藩自然该论功行赏,双方由倒幕过程中形成的陆军和海军优势,
5 C: O+ J9 k8 _2 m6 G慢慢就分别把持陆军和海军,这两藩为了各自的军费和其他权利,难免会出现不少摩擦
# B2 A$ Q2 f% i1 Z7 j. A这也就为二战中陆海不和 甚至互相拆台 埋下了伏笔。当然这是后话。
) S# T9 I g r3 M0 {明治天皇开始了积极的现代化改革,由于本来天皇就没多大权利,加上两藩实力强大,
& f; m* N; Q* ?0 x6 X像英国学习,用君主立宪的方式也就成了日本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 N2 E8 Q n+ e% i当然两藩实力的强大,为以后军部可以就用兵问题对天皇先斩后奏也埋下了伏笔。, a" G+ j% U! M, P4 u u+ [9 }
即便如此,天皇的境遇也比之前 被闲置了几百年要好得多。# Y( L5 H% O( g, V( t+ ^
大概同一时间,隔壁的中国也在进行变法,搞洋务运功。然而中国帝治时间太长,) _( n: H- t2 m& z* e( z/ I7 O! Y
而且纵观中国历史,中国的集权一直在加强,皇帝的权利一直在增大,百姓和文官的权利一直在减小6 W+ V0 s- O2 ]
秦汉时期宰相可以封驳谏诤,到明清取消宰相,由几个辅政大臣和军机处行职权。% r- t) h( f8 W, H0 w) U
这时候突然要帝王放弃部分权利,改用君主立宪制,自然难以接受
$ `( o5 Q5 t F# e7 S- Y君王们习惯了自己的想法就是王法,只有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哪有君王服从法律的道理。
0 |, [) }( j+ c7 f) o( c4 M% o自然改革难以进行,但是几场战争打下来,中国完败,列强环伺,然而当政者依然不愿放弃既得的权利
9 v4 G6 I7 F% U0 \' f: P. W' q ]认为战败只是武器不如人,技术不如人,可以学习西方技术,但体制不能变,于是清朝的改革0 z( }$ A! f; r. j$ ?. P6 M
就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技术,然后以夷制夷,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4 h3 ^0 k6 Z9 q: S+ F/ w% s4 |* Y! \普通民众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自然会去发明和采用各种技术,而恰当的体制能保障他们的付出能有相应回报' _. c }/ ~# l4 |& u2 g4 X
从而刺激大家去研究各种技术,而没有相应的体制保障,自己的努力通常是为权力做了嫁衣,自己难有回报
; F+ w2 R* [$ F) B3 _& }. u自然积极性不高,难以为续。 而已经取得权利的人天然觉得普通民众的努力 自己该分一块,: i9 H) s9 F8 k" r
毕竟天赋君权的理论框架下,普通人的生命都是帝王的,产出交一大部分给国家合情合理嘛
% q+ _% S0 {& V4 `& N* Y( }理论的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冲突。: Z5 o& V9 p% g+ y6 ?
日本的特色历史,让他们这时没有包袱,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中国的历史这时候成了包袱
$ I& j ^/ f" W0 w% ?清政府对改革三心二意,自然不会太顺利,这时候有些改革派也不想等了。; M5 b. y2 p: {6 z+ B! j9 C8 ~( P
等到强势人物慈禧太后一死,新人皇帝却是个小孩,,,母子两这时候开始倚重袁世凯了。& h2 \( |, K$ U# F5 X2 O) B& Z
然而此人已经不想再给个小孩继续下跪了。。跪了大半辈子了,也够了,+ \- M2 s' s3 v+ ?8 r5 @+ z
经过一场精心安排,袁世凯在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太后面前老泪纵横,
6 g6 [7 h- L' Q# R/ |并旁敲侧击,提醒英国反对立宪的国王都被砍头了,本就对政治没啥看法的太后彻底没了主心骨。# [ U& H& D! Y$ o: x8 H
同意退位,自此一个朝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g8 c1 F7 Q( W: ^) Q
$ Q& B1 x- [3 ^0 K: s- A* i6 Q民国时代。/ R, ]1 N7 d6 v- Z
袁世凯成了理所当然的下一个老大,在各方的妥协下,他成了终身大总统,2 V* S$ ]& q8 k' K2 H
当然职位不能世袭,职权也有宪法限制,有了议会,能够投票选各级官员,共和时代开始了。( b4 U9 a t6 V
各不同党派也能公开办报纸,进行论战,甚至直接批评当政者,法院也可以对官员进行平等审判了
4 U2 b- o3 ^. m0 O不用过多担心行政力量的干预,视乎这个国家开始走入正轨了。。。% a6 w/ @6 J# D7 l; o0 a
袁世凯也可以等死后被捧上圣坛了,毕竟是他结束了帝王时代。。。
+ B1 e7 A. _4 G' u/ j: c m; }: k然而,总统职位的不能世袭却成了他儿子的一个心病,为了让自己从一个官二代变身皇二代。" p5 I/ a+ p" l
袁克定自己办报积极鼓吹复辟,代表人民对他爹劝进,当然这一切老袁知道多少就成了一个谜, H6 |. n1 p7 F N- v6 ~
老袁混迹官场几十年,说他完全不想更进一步 不太现实,但他应该能看清楚历史的大趋势。
( }! R: e& T* i1 {" O: _最后为了登基全国报纸骂声一片,如果真是他自己策划的,他居然没去控制媒体, a0 U/ c) b! x8 ~4 [
不像是个混迹官场几十年的人 能干出来的事,漏洞太多。$ h1 r& s- H* C3 P4 t6 ]
老袁死后,接班人成了大问题,世袭已经取消,其他官员由于得不到军方的支持,难以维持局面, k5 n8 F/ ]& ]2 q, d
于是原来受老袁节制的几个军政要员,开始蠢蠢欲动,由于各方势均力敌,难有一方能够服众
& C1 Y7 V3 x" q$ x内战自然就不可避免了,中国再次进入军阀混战。) e% b \1 s' ^: K
内乱一开始,其他国家也自然盯上了中国,隔壁的日本从清政府手上抢走朝鲜后,
3 s; F; m, r( Z5 C! G/ K开始企窥大清的发源地---------关东。
, ?1 D# n4 _5 B* S9 |之前答应的每年几百万两的皇室开销随着袁世凯死去,军阀各自为战,自然没人去支付
; N. i! _1 ]. c+ A4 g7 i这对垂涎关东土地的日本而言自然是个难得的机会。/ s9 B' \5 Q+ T& O0 v7 o
以东北军20多万人面对一个师团的日军正规军,张学良寄希望于国联来调停,想息事宁人
, P# w: O4 V. x1 ?8 r& |最后丢了整个东北。 历史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4 [/ ]9 ~% Y' A
2 \; }) ]& }8 s: O+ O* E
对日本而言,此时收手也许是个最好的选择,但是人的欲望总是在不断膨胀的。
1 e, p: z' H7 u7 B. f% F# g2 v之后就有了77事变,虽然日本国内政府也很早就警惕进攻关内会拖住大量日军部队,导致负担加重
# S* u& W; h2 s7 H; h1 p: L2 m8 q然而日本的两藩发展出来的两军,比大多数国家的军人有着大得多自主权,利用现役武官制
' U: }: G- _% Z/ _: a两军可以节制政府,逼内阁就范或倒台,而不是像大多数国家一样,受政府节制。
" s( c; l7 H9 i/ o( z这导致,能够冷静长远思考问题的文人政府,经常被军人赶下台,且有首相还被本国军人谋杀# y1 {5 C7 f! Q* C$ }) L' u6 U2 g
文人玩不转,自然就由军人出任首相,至此一切以军事为先,连教育部长都由军人出任* G/ J" D/ i* X5 I5 _! q4 [
先军后国,军国主义诞生。之后这部军事机器就如脱缰的野马,一往直前,直到撞死在美国人身上。 j0 }& d9 l( ~0 h& _# T
) N: X/ V+ [( B% i$ S4 M1 N' s3 t/ Y6 ]此时苏联已经成立,为了改善险恶的生存环境,苏联开始全世界培养小弟。出钱出人出枪。。。
4 `& \1 O& R% @0 _不久后在嘉庆的湖面上,有几个人租了条船 开了个会,一个小党成立了,
2 o- M0 `0 P& z事后有没有去happy下就不知道了。8 j1 F( D* w/ a9 G. Y2 X" t$ V+ @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国内的各军阀都没足够实力,于是大家形式上服从校长的中央政府,; V$ a6 V+ L9 J4 x( `
整天想得是问中央政府要钱要枪,但干活的时候却磨磨蹭蹭,保存实力,; Z8 n4 Y$ ]7 H% E, A
校长也免不了有时候拿别人去当炮灰,保存嫡系的实力,各方尔虞我诈 虚与委蛇。8 r- y' E0 h2 ]
当然为了保卫当时国内最繁华的城市----上海,校长的中央军德械师倾情演绎,打得异常卖力; R$ b, W* |, {. C
然而没有制海制空的国军显然难有胜算,只是当时的德国参谋对自己培养的全德械师信心十足
/ D4 {6 H. A+ h% p2 P可惜军队靠的不仅仅是武器,德军能凭借同样的武器,横扫欧洲,他的军官团确是国军无法复制的
5 j2 M9 I; b/ w, B: o' B* i# W况且华北平原不利于防守,自然日军打得顺风顺水,然而日军的国力 军力也决定他难以全面占领中国0 o A. @/ }8 G1 G* i/ P2 P2 p! E
靠6万八旗兵占领有上亿人口的中国,不是谁都可以复制的。。。
; H% x4 Q* Z8 l0 M8 a1 Z. V' z0 i W
9 B! I4 q1 E) F' P0 C2 x( m0 I日本国内的资源匮乏使得这个国家严重依赖进口,占领东北华北,可以为日本提供大量资源, _: y- u6 l6 l
但是中国那时几乎不产石油,而附近最大的油田就在南洋,在这个海上马车夫---荷兰手中。& u9 U8 v$ H2 Y8 J
荷兰不是一个擅长战争的国家,而此时希特勒已经把欧洲打了个底朝天,母国被灭,
A x# x& M& K1 w: T这些殖民地自然成了待宰的羔羊,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不答应,一是美国同英法的关系6 |2 k5 s" t! R. U$ V7 s7 w
另一个是考虑到不想让日本独享在中国的利益,不惜以中断石油交易威胁日本停下进攻的脚步) t# C+ E0 t" x
然而日本的战争机器已经失去了控制,更不想受制于其他国家,不给石油那就自己去拿吧。
( G8 V3 b' q4 D( a既然美国要主动介入,冲突无法避免,那就让对手先付出惨重代价,给自己争取时间
' K% x3 @8 c2 M8 Y" n" g7 M于是珍珠港计划顺利出炉。
! J3 Z b/ \: T$ L6 U. s$ q( y
2 N/ _% |4 `. S J. [有了美国加入游戏,校长知道他的赢面大增,以空间换时间,坚持就是胜利。
4 L& a z }1 ]8 c: W% W, z1 @于是大陆战场,主要以拖延时间为主,日军也明白南洋的石油才是命脉,不想在关内投入过多兵力! H6 A! c. k s: G% S, n7 h
然而美国工业的强劲,加上苏联那种不把人命当回事的强大动员能力,让德军慢慢在失血; ^7 a" T0 G# t
德国也有和日本同样的问题-----缺石油,德国将目标瞄准了 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巴库油田。。。
" y# ]) R- q, K4 A+ Y然而苏德战场的正面实在太宽,德国无法凑出足够人力。
/ j/ q2 s1 b% [; {5 l6 B/ K! v$ h$ G e# P4 a9 b/ A
德国慢慢变得自顾不暇了,日本开始承担美国强大工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当日本还在把航母当宝贝+ o# `; F- M* b# w2 w
一艘艘造的时候,美国人在下饺子一样一下一群的造航母。。。
9 B1 X( c: h% Z! @( h7 j1 h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失利,前线的运输线受到严重威胁,越来越多的前线士兵开始吃不饱饭了
. H4 ^5 U" _3 c为了不给帝国添乱,在对天皇的效忠和对国家的热爱中,吃不饱饭的日军士兵开始了自杀冲锋。5 j* `' D' o1 a4 Y4 N
几年之后,日军已经不得不考虑投降的问题了。到45年8月眼看日军将要投降,苏联在东北发动了
1 v' m# M$ u9 p. y1 G& N强大的攻势,以抢到更多的果实,关东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在平原上难以挡住苏军的钢铁洪流," w3 a+ q5 m; G( @
在往南部山区撤退的过程中,关东军收到了政府投降的命令。& o; A3 g' ?: X6 H% z6 E7 c" b* s7 |
4 `% w# m# E+ H) P6 s日军一投降,中国被日军占领的华北和东北自然成了校长和TG争夺的焦点,$ {6 ^( }8 g& M" i
校长一边要求TG继续在家开会一边自己赶紧出去抢地盘,然而TG也早有准备,8 s' k- }6 p; Q) K& y2 C
华北抢不过,东北由自己的大哥苏联控制的地盘总能抢吧
& A; S3 B+ v/ F) ^, ~* z" L, @' a当时校长的中央政府是名义上的正统,苏联不好明目张胆的把地盘交给TG,但是偷偷摸摸还是可以的嘛
. a3 O3 B" S1 B# M+ P2 q此时,共同的敌人---日本,消失了,在权力的诱惑下,内战的疑云开始笼罩这片被诅咒的土地。
# _9 b8 u" Y( ]& j. V8 w [然而美国人醉心于在大洋的彼岸 再造一个共和政府,企图搞两党制,而其中处于相对弱势的TG,
0 u- D- o3 v& O" y+ j* i4 r摸准了这种想法,投其所好,大肆鼓吹《论联合政府》,呆萌的美帝信以为真,在东北战场上强令校长
! u+ _& c% d% d% E, k停止攻击,并派马歇尔出面调停,让濒临灭亡的TG军队 有了喘息的机会。
) i ^* F1 Q' t之后能征善战的孙立人因处理不好同事关系,被调走,新到任的陈诚不肯使用以前为日本卖命的伪军
* Q" @ b, n& Q5 }% P3 s) f一下解散了几十万伪军,这又给TG送去了几十万兵力。形势不久后就开始出现逆转,6 x2 r! x7 l' c4 n3 ]! W/ g6 ]- G
此时TG已经不需要顾忌美帝的感情是否受到欺骗了。在老大哥的默默支持下,不久就横扫了整个东北
) {; E% Z# d! K2 P! r k三大战役后,校长转进到了一个小岛上 成了岛主。3 A" S( m5 K5 G6 B, b
自此一个新的国家又诞生了。。。。。。。。。。。。。。。。1 R4 b" L4 _* `: |6 X4 M" C
这之后的历史再写下去,估计会更麻烦,,看情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