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其实,德国和日本是让占领区给撑破肚皮的,如《纳粹德国石油野心解密》中,提到的回血能力,就是其可持续作战能力,德国和日本没有·从占领区中获得更多的可持续作战能力,换句话说日本还没有从南洋把投资赚回来就被 ...
1 g6 C8 n. W' e. D* a/ d& K' `lala23159 发表于 2014-10-13 09:24
' H2 f0 o/ F7 |! b0 }日本严重低估了美国的工业能力,且以为德国老师能放倒苏联 $ g1 x# n! W! i1 H& _) N. r; z7 x
最后通过签条约的方式让国际社会 承认日本的既得利益。
  i8 c5 X# n) c# _7 {# T# L如果日本能拿下关东后适可而止,接受美国开战前给出的合约,
, B  y9 ?( F& \4 p; G9 M& t占领东北后再潜心消化几十年,如果走运点能发现大庆油田,' z* v& V) ~) X: c
就不用去南洋抢了,日本将很快成为世界一流国家。% s! v  U* u% r! u+ k
美国是愿意在远东维持几个大国的平衡的。 何况战前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严重
+ X( a' q, W4 h) s罗斯福对英德战争的积极介入 在当时国内有不少骂声,美国有近半德国后裔* {. x- R9 ^4 t* l0 s6 X
像尼米兹就是,且当年来美国的人大都是在欧洲被排挤,现在欧洲自己内讧,
8 B: i% T, v; g, H很多人只想做做生意,没那么大兴趣去当炮灰。可惜日本人去搞了珍珠港。3 w. k( |- j2 D$ M
即便如此 罗斯福也只敢在国会要求对日宣战,尽管日本并没有向德国的敌人
( K+ u# ~6 q. x  D! [5 B" j苏联宣战,但希特勒看到罗斯福早就在半公开的支持英国,索性就直接宣战美国1 [# \. s# _9 W
倒是给罗斯福省了不少麻烦,要不美国还得找找借口动德国。
$ @# r7 s3 A) L7 ^* w# M至于德国,一战的失败让德国没了皇帝,而上台后的资本阶层,$ h5 g5 R( |6 V5 i  |
对外不去争减少或延缓赔款,对内只顾自身赚钱,
1 B; b3 \$ e! ^2 v( N加上当时以华尔街为首的金融市场崩溃,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德国马克严重贬值- k; c! i5 c/ a1 }
国内怨声载道,给了激进势力上位的机会,这个时候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 i  O6 k9 T' r9 g0 c对外敢于对列强说不,对内敢于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充公,让人民能够有份稳定的工作$ W& d( l+ m4 r% ^! {
自然他就成了人民眼中的大救星,于是在一场公开的选举中,人们疯狂的投票支持$ w0 ~' X! e7 X% S9 b2 F
用民主的方式选出了一个后来的大独裁者:希特勒。  
/ j( y, K/ D' m此人上台后,对内消除异己,将所有不同意见都斥之为背叛祖国的行为,- R( f; s5 }/ U/ f
在长刀之夜和水晶宫之夜等一系列对内暴力事件之后,国内已经不再有反对者了
# y- e; f0 j4 F而在民族主义推动下,德国开始了对外扩张,5 o( }0 f# H. w6 U* B, z$ l& j
到了1941年德国本有计划开春4月开始巴巴罗萨,然而出现了2个小插曲。
$ N) x/ d" Y; }( g/ S2 W1,墨索里尼看到昔日的小弟如今已成了大哥,看到德军所向披靡,; ^% c. a5 ~; ?6 j7 S
自己也蠢蠢欲动,在40年10月左右,进攻希腊,然而意大利人从罗马帝国后; X' V" j3 M9 i8 \
就忘记了或厌倦了打仗,打得拖拖拉拉,还差点被希腊逆袭了,无奈之下像元首求助; Q5 g3 E+ J; w0 D7 l4 X1 i, J9 j
2,本已经达成协议,南斯拉夫加入轴心,结果南斯拉夫41年3月国内政变+ Q8 Q8 Y, _1 Z$ H$ V( c7 N7 i- I5 o
倒向了盟军一边,于是不得不推迟巴巴罗萨计划,4月开始巴尔干半岛攻势
2 L2 Y% |- W0 \# J" J8 {0 D1个多月就完事了,意大利军队打了大半年还差点被逆袭,面条的称号也实至名归。
+ y0 S, c+ ~* V* C1 Y4 J再将部队调整回去,巴巴罗萨也就推到了6月22日。
顺便提一下,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被一小群侦查兵占领的事情,在军事上也算是个奇迹了' E; i* Q; {: c" @# ^/ }) {- I
兵者诡道,能用一张嘴忽悠一个城市投降,这个消息,一开始连德国高级将领自己都不信,1 [1 v1 V  E" w3 {' ?
当时的侦查连长后来也成了师长,并最终战死沙场。* Y; s: K6 L; `' e! }
当然最后轴心国集体扑街,这样的事迹也就很少有人去宣传了。
本帖最后由 zer0 于 2014-10-13 12:44 编辑 6 o* H5 s+ H0 @! f

) U$ ~' P! G; x* C# U0 i" l回过头发现把当时的主力苏联忘了,都说到这里也就顺便说说吧。
# N# B6 [& f1 i+ v3 R8 u, r5 N" K, r如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 0 X* @" z, u. G% Z; [
9 L; b( y0 g: w6 k- A
当一战打得正酣的时候,德皇威廉二世,深感两线作战难以应付,# V7 O( b5 Q, E
而当时国际上已经出现共产主义运动,列宁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而且是比较激进的那种。
+ k3 L1 Z  L! m- v: c( T) `) q* r/ W理所当然被俄国当局通缉,在瑞士附近讨生活,顺便写写文章骂沙皇* [& _5 }* A6 {/ d
威廉二世顺便就资助列宁同志回去搞运动,当然是比较激烈的那种运动。。% W, c2 a; f; m2 S6 h
列宁和托洛斯基,都算当时比较有才华也激进的俄国改革分子,
, S4 M, {& n1 |- }0 n# ~但是搞运动光嘴皮子和钱还是不够的,需要一个能干脏活的小弟,此人就是斯大林; f) |* G# e1 n! L
文化不高,言语粗鲁,办事喜欢简单粗暴的方法,但是效率很高。。。
  V/ `* f& V  j. P, _随着一战对德国的前线失利,国内本来就生活疾苦的底层民众越来越不满。
0 t4 F  C+ a3 I: K7 l6 c于是改革派强行逼宫来了个二月革命。皇帝算是干不下去,找了个地方自己玩去了
$ u7 J# U. T: @- ]; p. O4 @大家开始讨论基本房规-----宪法,宪法定了,就该选举了,2 k0 @6 [% @9 Q
在选举前的那个叫临时政府,临时政府里那些希望改革的也有不少是以前的贵族和财阀
# H8 P" ?* T* i+ w! s列宁同志所带领的那个党派实在影响力太小,选举基本没啥希望,列宁同志本着时不我待的精神
& F; V; k  H/ X( r) X4 P' }3 A2 ^. X决定玩把大的,于是又革命了---------十月革命。$ c8 w8 p' L, ^# m; e. Y
临时政府认为列宁不守规则,不接受选举结果,违背人民意志,) |% J( i2 U; ?* `' P4 ~/ x6 m( c" T$ \
列宁同志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也确实是为底层民众谋福利,于是就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了
/ L$ o2 g! g. J双方各执己见,道理讲不通,那就战场上见分晓了。。。6 `/ \+ U: e$ a" S6 ?
红白之战开始了,列宁为了能争取到竟可能多的支持,对德国投降,大量割让土地3 h$ ?' S2 k7 ^
并承诺废除沙俄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其中就有和中国签订的不少条约8 H) Z8 ~- H( P, ~  \
(当然,等列宁上台后,中国政府就边境问题和苏联讨论时,苏联就开始有点健忘了
) Q( p5 v1 y* e" i+ |红白之战中红军胜出,苏联成立了,临时政府里的那些人自然成了国家罪人
. S7 y) T$ u& o: s% _  r1 _5 e/ K然而外敌一消灭,内讧也马上就开始了,列宁和托洛斯基作为苏共的主要创始人3 G# w) d: n( I0 \
曾是最亲密的战友,此时对国家未来的看法却无法达成一致,
; I8 X' n% x% E# ?+ s1 b+ |于是列宁拉拢了一个得力干将,多年前的小弟:斯大林. E7 r  i8 Y. _6 s  g
一文一武的配合,外加自认为了真理而奋斗的热情,也确实做出了不少成果
( A) J& W3 _3 }) N. ]随着托洛斯基在政治斗争中渐渐不支,列宁成了苏联的主宰# v, g7 c4 c$ |4 I* S
列宁之后自然就是斯大林了,然而他简单粗暴的办事风格,在他成为领袖后给国家带来不少麻烦; T* m( o% \% U, h$ P
上台不久,以前和他一起出席政治局会议的同僚开始慢慢人间蒸发,就算已经认输逃到了墨西哥的
  ?+ e/ ]' z. \8 X" U% e- F托洛斯基也难逃脑门上挨一斧头的命运。而且还搞出个托派,将不同意见者一起装这个筐里" J- j* q$ D1 L, ?% Y, {: ?
一起人间蒸发掉了,解决了官僚,还不忘清理下国家的根基------军队。大清洗开始了。
! `4 p+ z+ M) i* e3 |1 Y! k斯大林将苏联的集权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沙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 r; ]* {! O% n/ d+ r作为欧洲大陆上少有的2个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AZI)执掌的0 V8 E- H( ~* Z" G
德国自然同病相怜,于是他们互相支持,在凡尔赛条约限制下,无法公开训练的德国装甲部队2 L  y# r& e, z6 J: H
和飞行员开始偷偷在苏联训练。而德国紧缺的石油等各种资源也纷纷从苏联交易过来。
9 G- b) ^" \! H3 ?0 H双方关系进入蜜月期,之后双方密谋瓜分了波兰。德军抓获的波军进了监狱,- }/ U3 T8 ?7 D# H) n
苏联抓获的几万波军军官在卡廷森林挨了子弹。# F+ e- b( {8 N0 X- X+ r) V
当德国忙着占领挪威丹麦的时候,苏联在忙着占领波罗的海3国,同时向芬兰要领土。
. V) J) h& X+ e" k6 |3 M一直到此时,对这2个到处惹事的坏小子,英美法等国都在一边观望(马其诺防线上奇怪的静坐战争)( k" }) r8 I3 _9 E9 _1 G$ J
一边试图分化2国,到底是拉大胡子入盟还是拉小伙子入盟是个问题,
& I& @4 D7 ~7 Z! s( l! o. i当然随着小胡子推了英法联军,美国积极介入,小胡子脱颖而出成了最大的威胁! U4 Z# T5 S6 N8 d# u/ _
自然开拉拢大胡子,随着巴巴罗萨展开,小胡子和大胡子结束蜜月开始闹离婚' |6 |+ c" e$ M
大胡子开始和英美出双入对了。。。于是今天盟军的概念也就基本成型了。
8 N, d) }1 ]4 _随着纳粹德国战败,昔日的盟友开始恢复各自的本色,冷战也就不可避免的开始了3 w0 z3 r9 s8 B6 j6 g9 G$ q) ]  j+ m
直到苏联因为军备竞赛,耗干国力,最后轰然解体,这一段历史才算正式结束了。
我查看了我之前的盟军档,对屎达的档,到42年6月,由于我采取了水面和58消极避战,虽然舰船只损失了2BB1DD,但是日军把新西兰和南太攻占,切断了美澳航线。即便如此,双方飞机损失比是3000:3000。# v1 ?, c0 c7 U1 c1 ]! {
对骑士的档,采用全力拼死的策略,到42年6月,双方损失飞机比是4000:4000,光仰光战役就盟军损失1000架,日军损失500架。盟军舰只损失1CV6BB8CL,日军损失3CV3CVL2CA4CL。由于KB大破,盟军在42年6月,开始反攻瓜岛。日军达成历史线+PM。
我查看了我之前的盟军档,对屎达的档,到42年6月,由于我采取了水面和58消极避战,虽然舰船只损失了2BB1DD,但是日军把新西兰和南太攻占,切断了美澳航线。即便如此,双方飞机损失比是3000:3000。: M) m8 j8 q, v0 r+ k( o3 O" z' l
对骑士的档,采用 ...
6 u) ~# v  L) k5 A# freninhat 发表于 2014-10-13 11:08
9 J- e/ H. `% s# C  O% |. U9 ^' e
我觉得你的两档之所以战果迥异,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采取了不同的战术,而是因为不同的对手。
BANZAI冲锋!
对战屎达是我第二次对战,对58的运用十分谨慎。如果再打一次,一定会在新西兰与KB对决的。
本帖最后由 lala23159 于 2014-10-14 10:03 编辑 : ^0 r6 m# U$ |
8 ]; @( C8 D$ l& o% f
一边试图分化2国,到底是拉大胡子入盟还是拉小伙子入盟是个问题,. o  |/ a- V$ p7 F- q' u
英国人对这个问题颇有研究呀,当时英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苏德开战和美国参战,当时英国已让德国潜艇围得水泄不通,战争能力全靠加拿大,英伦三岛只是一个前线军营,希特勒连潜水坦克都造出来了,不知何故去打苏联,说是为了石油有点牵强,站高加索油田为何不走土耳其
本帖最后由 zer0 于 2014-10-14 15:35 编辑
- }% d) Z3 ^8 h5 ~- f3 U
$ j6 Q" N/ l5 n; n  {: f
对战屎达是我第二次对战,对58的运用十分谨慎。如果再打一次,一定会在新西兰与KB对决的。
6 O, p2 \7 |& ?  @# C: creninhat 发表于 2014-10-13 17:30
# d7 l/ Q$ P, ^# |
你们这消耗挺大的啊,不过想来盟军的飞机,留到后期也就淘汰了,只能做训练机使用
% e, r/ x! z; C9 V- d% B而盟军的飞行员是富裕的,确实可以考虑加大消耗,当然这样也就为日军多培养些教官- @/ ^0 b2 e8 d
58的使用 也确实可以激进些。第4个cv快出生了,该集结找茬去了。。
本帖最后由 zer0 于 2014-10-14 15:58 编辑 , s( B7 n- u& W/ h5 t6 w: y4 B. ]' T
" @5 g, c5 I; p& h
一边试图分化2国,到底是拉大胡子入盟还是拉小伙子入盟是个问题,4 ^5 B+ k* f: _; M3 X
英国人对这个问题颇有研究呀,当时英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苏德开战和美国参战,当时英国已让德国潜艇围得水泄不通,战争能力全靠加拿大,英伦三岛只 ...
* _/ N. I+ f# ^' A$ X: Y! v9 ]lala23159 发表于 2014-10-14 09:53
7 \( \# `% B" O: J1 y1 x6 D德国的登陆用船只 在准备不足,当初没考虑到法国会败得这么快,突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啥了( x) g% w& m( A' F/ o9 P  x
然后在大不列颠空战中无谓消耗了自己的空军,没带来啥成果,德军当时确实该强渡海峡
3 m. v5 B2 j7 r7 }9 V" L以保证无后顾之忧,再能动苏联,然而元首也担心,苏联人会先动手,与其被人甩还不如先甩人 / h3 \  g8 Z3 B% Y% A9 O9 ~$ J
德国的石油缺口也确实挺大的,撑不了几年,但是若能打下英国应该能抢到不少石油。; a8 C( g" V* {& B/ c& T
土耳其东北方向是大量山区,如果不歼灭大量苏联红军,将主力调往土耳其,即使拿下油田1 ?6 X: e. r, Y/ S8 a- p1 E- y! X6 W
德国如何挡住从东欧平原上冲过来报仇的几百万苏联红军??
本帖最后由 zer0 于 2014-10-14 23:56 编辑
' b# M' }, O4 K  B: J' @0 \1 ]2 o0 z9 F  m9 F; I
菜花连续几日没有消息,原因不明,为了让各位看官有点看头,那就继续扯那段历史吧) B) p7 x3 w% O, c5 j- q
扯完德意日英美苏,接下来该轮到中国了,这段历史是极具争议,也极其敏感的一段历史
1 F- }9 |# Z) t$ m& x; a为了不给版主添乱,表达上可能有点模糊,如果版主依然觉得有风险,望告知,可以再调整。! b* w8 H/ M3 W3 l. f
当然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理解的观众,欢迎讨论。+ Q* M& I6 B1 J
本文属漫谈性质,难免见笑于大方之家,如有偏颇之处 望不吝指正。
0 @; S$ z# d1 [& }" u2 U( Q4 f+ _9 ^+ \; q
历史的车辆转到了1912年,世界已经开始互相联系起来了,5 d! Q! A& ?6 L2 B4 l, V! V, m5 O
而卢梭等人的天赋民权概念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发芽,而之前各国的统治模式基本都是
8 a& W! Y( e- E& x2 K' p6 ^考诉诸权威,由权力做出判决,如有异议,再由更高级权威做出裁决,最后当然是皇帝裁决了  l. |( v1 V" F
但是皇帝的权威来自哪里呢? 当然更多的时候其实来自他手下的暴力机关-----军队,
% }! p& d) K7 [! T: D! ~" N然而老是炫耀肌肉 终归难以服众,于是就要给自己的权威找一个理论基础,
0 H9 _$ O& T0 V( M- K$ ]' j大多数国王或皇帝找的基础都是一样的:天赋君权。 这上天的性格普通人也很难揣测,
5 [& v  k4 y7 C3 o5 r3 R% i# L  j老天选定了一个人为君王不需要向普通人解释,各国君也比较喜欢这种有点神秘的解释
* L. b% V4 l- H于是中国的皇帝基本就自认天子,,上天之子嘛,自然可以替天行道,从上而下的治理国家了。6 s# P* I+ h. h2 Z$ h3 [
然而这个倒霉的卢梭却跳出来说:天赋民权。由民众再挑选合适的人组成政府,为普通百姓服务。
1 Y# _. l+ ?; e8 J天赋民权的理论严重冲击了天赋君权的理论,这自然让各国的君王极为不爽,这动摇了他们统治的/ [! D* W9 ?$ B
理论基础,自然被当做毒药而被封禁,然而这种思想经不少欧洲知识人的传播,开始在人心中发芽
8 y* G1 h, Y: q0 _! B' ^: W慢慢的普通人开始不甘于被统治,不甘于自己辛苦劳作一辈子,最后只剩个棺材本' {: U( ^" }- b4 A; _
而贵族们天生啥都不用干,却过得无忧无虑。于是开始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自然冲突无法避免; m# d8 D8 S( W& d
而大航海让全世界联系了起来。随着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等事件,这种思想开始传向全球
) {- J% E/ \# h, b- @" w5 i2 i6 v也慢慢传到了亚洲的日本和中国, 日本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天皇长期被架空,幕府政治延续了( F/ z. c8 g, N
好几百年,随着最后萨摩藩和长州藩倒幕成功,开始还政于天皇,天皇总算不用去大街上卖字画了0 D( [& `1 @2 r: V2 Z) P
倒幕成功后萨摩和长洲藩自然该论功行赏,双方由倒幕过程中形成的陆军和海军优势,  `/ L; u% E1 _! g  G
慢慢就分别把持陆军和海军,这两藩为了各自的军费和其他权利,难免会出现不少摩擦
$ Y" F& f! h5 X" X这也就为二战中陆海不和 甚至互相拆台 埋下了伏笔。当然这是后话。  n5 Z" B; J6 O# g. r
明治天皇开始了积极的现代化改革,由于本来天皇就没多大权利,加上两藩实力强大,
: l! V3 c6 t( w9 i+ |* d8 P" n1 O$ c像英国学习,用君主立宪的方式也就成了日本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 G4 B+ U, ^( Z& }当然两藩实力的强大,为以后军部可以就用兵问题对天皇先斩后奏也埋下了伏笔。
7 D. W$ s* P% f7 Z  U8 g3 k, Z即便如此,天皇的境遇也比之前 被闲置了几百年要好得多。; V. X$ R! n  v5 J/ q9 m
大概同一时间,隔壁的中国也在进行变法,搞洋务运功。然而中国帝治时间太长,# W2 W! |8 X$ Q% i; O+ j3 a0 O
而且纵观中国历史,中国的集权一直在加强,皇帝的权利一直在增大,百姓和文官的权利一直在减小
4 G& Y8 L9 B9 b4 F8 f" N7 Z秦汉时期宰相可以封驳谏诤,到明清取消宰相,由几个辅政大臣和军机处行职权。  S) L0 }6 t" v& r6 ]
这时候突然要帝王放弃部分权利,改用君主立宪制,自然难以接受
% Q3 @! A0 ~7 F) y5 n& n6 J君王们习惯了自己的想法就是王法,只有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哪有君王服从法律的道理。
+ n: P$ k5 Q+ L5 m6 A' @自然改革难以进行,但是几场战争打下来,中国完败,列强环伺,然而当政者依然不愿放弃既得的权利9 T7 z+ U' O3 C. s! ~3 w6 N
认为战败只是武器不如人,技术不如人,可以学习西方技术,但体制不能变,于是清朝的改革
: K" N3 T/ I' w就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技术,然后以夷制夷,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 ^! o8 X" W1 V& B1 Y2 g& G普通民众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自然会去发明和采用各种技术,而恰当的体制能保障他们的付出能有相应回报8 J4 X6 e( J4 x: @/ E
从而刺激大家去研究各种技术,而没有相应的体制保障,自己的努力通常是为权力做了嫁衣,自己难有回报
% f. y9 z/ ]/ k  d自然积极性不高,难以为续。 而已经取得权利的人天然觉得普通民众的努力 自己该分一块,
3 \9 D  C* v: {# }1 ?毕竟天赋君权的理论框架下,普通人的生命都是帝王的,产出交一大部分给国家合情合理嘛
6 ^7 F' b" N. o: T* |$ L理论的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冲突。6 C: Z  y4 Q. \4 L7 O# `; d
日本的特色历史,让他们这时没有包袱,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中国的历史这时候成了包袱
, N: t+ W  G  n' `; y& P清政府对改革三心二意,自然不会太顺利,这时候有些改革派也不想等了。- h$ P3 t8 C; Z+ C) q
等到强势人物慈禧太后一死,新人皇帝却是个小孩,,,母子两这时候开始倚重袁世凯了。
5 A" v, [5 h3 }然而此人已经不想再给个小孩继续下跪了。。跪了大半辈子了,也够了,3 ^( A2 J$ n! b. m8 {
经过一场精心安排,袁世凯在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太后面前老泪纵横,
# E+ W/ U0 |0 G7 V& n并旁敲侧击,提醒英国反对立宪的国王都被砍头了,本就对政治没啥看法的太后彻底没了主心骨。
. P! D6 j0 H6 V& L同意退位,自此一个朝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d: i& l  c& _6 h0 A+ O* @  p* M3 Y0 ~$ j; \. R. e
民国时代。
- U# d& |* a! e! n( J- z袁世凯成了理所当然的下一个老大,在各方的妥协下,他成了终身大总统,; n. r' v- s# y8 _( D" r
当然职位不能世袭,职权也有宪法限制,有了议会,能够投票选各级官员,共和时代开始了。
9 z2 }- g6 K. V+ C各不同党派也能公开办报纸,进行论战,甚至直接批评当政者,法院也可以对官员进行平等审判了
6 b' q5 }1 S! C, u; |# T, m8 M8 d不用过多担心行政力量的干预,视乎这个国家开始走入正轨了。。。
1 B! t( d+ _1 @$ n袁世凯也可以等死后被捧上圣坛了,毕竟是他结束了帝王时代。。。4 A- m! |, i8 y% X; w9 C
然而,总统职位的不能世袭却成了他儿子的一个心病,为了让自己从一个官二代变身皇二代。
4 G3 U* ~  g! ^) x袁克定自己办报积极鼓吹复辟,代表人民对他爹劝进,当然这一切老袁知道多少就成了一个谜
( Z9 ^1 w- ^$ Z老袁混迹官场几十年,说他完全不想更进一步 不太现实,但他应该能看清楚历史的大趋势。/ f1 ^# D; B( l  q* y- n
最后为了登基全国报纸骂声一片,如果真是他自己策划的,他居然没去控制媒体,
) w: J8 \9 \2 v5 g- T不像是个混迹官场几十年的人 能干出来的事,漏洞太多。7 f- i% w- E1 W  P6 d( Z
老袁死后,接班人成了大问题,世袭已经取消,其他官员由于得不到军方的支持,难以维持局面
( H# Q& k  I# I9 B( E5 b于是原来受老袁节制的几个军政要员,开始蠢蠢欲动,由于各方势均力敌,难有一方能够服众8 ^5 j  X; y+ E0 S( E5 O
内战自然就不可避免了,中国再次进入军阀混战。; Q) o% z3 w1 H0 @& u3 k; {
内乱一开始,其他国家也自然盯上了中国,隔壁的日本从清政府手上抢走朝鲜后,
+ ~4 W- B; A' _4 q4 s8 [; |0 O% g开始企窥大清的发源地---------关东。) P3 D2 \* d) c: y! r, y# e1 `9 o
之前答应的每年几百万两的皇室开销随着袁世凯死去,军阀各自为战,自然没人去支付2 x! R, Z7 O5 n3 c; i. Y- K
这对垂涎关东土地的日本而言自然是个难得的机会。
+ S1 q5 {, y" t5 w  b以东北军20多万人面对一个师团的日军正规军,张学良寄希望于国联来调停,想息事宁人
# z. b8 w1 F4 v- Z/ ]7 M; [最后丢了整个东北。 历史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 {0 V& E9 y1 j$ Q) B! \7 E
* D9 R: k9 l& _1 ~
对日本而言,此时收手也许是个最好的选择,但是人的欲望总是在不断膨胀的。& s* K" a7 y( w7 T' a0 E5 n7 d
之后就有了77事变,虽然日本国内政府也很早就警惕进攻关内会拖住大量日军部队,导致负担加重
  @& }) ^: X+ }然而日本的两藩发展出来的两军,比大多数国家的军人有着大得多自主权,利用现役武官制, \; e4 O/ v; \; C, ]
两军可以节制政府,逼内阁就范或倒台,而不是像大多数国家一样,受政府节制。
. F9 @2 A: {% a- y这导致,能够冷静长远思考问题的文人政府,经常被军人赶下台,且有首相还被本国军人谋杀  n, r, B0 g! R6 u8 Q
文人玩不转,自然就由军人出任首相,至此一切以军事为先,连教育部长都由军人出任, ^7 h) e2 U- f& r$ }1 N
先军后国,军国主义诞生。之后这部军事机器就如脱缰的野马,一往直前,直到撞死在美国人身上。$ d6 y( v- F- _- f: M! G2 i5 k7 ]9 b1 ^( D
6 d9 l' _2 G$ {+ P1 O4 Y- p$ S/ S4 v
此时苏联已经成立,为了改善险恶的生存环境,苏联开始全世界培养小弟。出钱出人出枪。。。% F5 x* F& y1 u8 V. S# ~
不久后在嘉庆的湖面上,有几个人租了条船 开了个会,一个小党成立了,
  o& P, l6 s' H2 J9 O* |5 h( Q* J事后有没有去happy下就不知道了。2 p: `5 b. j- ]! G# y( L! Q: `& ~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国内的各军阀都没足够实力,于是大家形式上服从校长的中央政府,
7 {4 R4 Z6 r* l2 w整天想得是问中央政府要钱要枪,但干活的时候却磨磨蹭蹭,保存实力,
; e. V5 V) Y3 l5 K: Y8 I& m$ a) s校长也免不了有时候拿别人去当炮灰,保存嫡系的实力,各方尔虞我诈 虚与委蛇。
- d2 I" \2 ]7 X& Q. Z/ C当然为了保卫当时国内最繁华的城市----上海,校长的中央军德械师倾情演绎,打得异常卖力8 g% y) Z9 d9 L$ e- E
然而没有制海制空的国军显然难有胜算,只是当时的德国参谋对自己培养的全德械师信心十足
4 x. {0 q5 Q/ Z+ d6 v/ b0 [可惜军队靠的不仅仅是武器,德军能凭借同样的武器,横扫欧洲,他的军官团确是国军无法复制的
2 _1 U$ Q: v9 p6 z. |况且华北平原不利于防守,自然日军打得顺风顺水,然而日军的国力 军力也决定他难以全面占领中国
2 ?7 U) `7 o/ K' W$ Q靠6万八旗兵占领有上亿人口的中国,不是谁都可以复制的。。。' g+ p4 k$ c- O6 Y/ E

. |. ?6 ], X6 A, B6 U1 J! m日本国内的资源匮乏使得这个国家严重依赖进口,占领东北华北,可以为日本提供大量资源3 o" v! R2 p; X! D5 H9 T4 }: C+ T
但是中国那时几乎不产石油,而附近最大的油田就在南洋,在这个海上马车夫---荷兰手中。
9 F4 E/ Y& c4 F荷兰不是一个擅长战争的国家,而此时希特勒已经把欧洲打了个底朝天,母国被灭,; ^' ]. D7 d! N9 J6 L+ r& |  l2 |
这些殖民地自然成了待宰的羔羊,然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不答应,一是美国同英法的关系
% R/ {& x7 T7 e4 `另一个是考虑到不想让日本独享在中国的利益,不惜以中断石油交易威胁日本停下进攻的脚步
: {' t- i# j* N6 d  b然而日本的战争机器已经失去了控制,更不想受制于其他国家,不给石油那就自己去拿吧。/ ~9 x+ w8 |0 E. t
既然美国要主动介入,冲突无法避免,那就让对手先付出惨重代价,给自己争取时间% H; K% V7 c3 W, K" m
于是珍珠港计划顺利出炉。3 I5 k/ J( p( N* I& g: k" y4 _5 Z
5 E$ e( U: |1 q* Z& {7 z" _
有了美国加入游戏,校长知道他的赢面大增,以空间换时间,坚持就是胜利。6 Q: A2 r/ y# s- A0 r4 c* z
于是大陆战场,主要以拖延时间为主,日军也明白南洋的石油才是命脉,不想在关内投入过多兵力
, q5 k( w" E6 w# i" q, {然而美国工业的强劲,加上苏联那种不把人命当回事的强大动员能力,让德军慢慢在失血
. f# G* I7 n) T/ b$ N7 d/ ]" c( s德国也有和日本同样的问题-----缺石油,德国将目标瞄准了 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巴库油田。。。  y* x% X' T# l& q/ Q5 ?
然而苏德战场的正面实在太宽,德国无法凑出足够人力。
& m4 j) m! Q: d' r& u  u5 s- l8 b; U; A
德国慢慢变得自顾不暇了,日本开始承担美国强大工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当日本还在把航母当宝贝/ Y! ^) H7 e- s! i( U* o8 U
一艘艘造的时候,美国人在下饺子一样一下一群的造航母。。。
! a) |7 S/ {" r1 f/ `& g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失利,前线的运输线受到严重威胁,越来越多的前线士兵开始吃不饱饭了
" l, N# q  f8 H* F为了不给帝国添乱,在对天皇的效忠和对国家的热爱中,吃不饱饭的日军士兵开始了自杀冲锋。7 ?7 b: J' Y% m: I) k& ~
几年之后,日军已经不得不考虑投降的问题了。到45年8月眼看日军将要投降,苏联在东北发动了
8 K( ^& l* k* s" l强大的攻势,以抢到更多的果实,关东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在平原上难以挡住苏军的钢铁洪流,+ U, j0 B. g2 R$ |0 P& y
在往南部山区撤退的过程中,关东军收到了政府投降的命令。
* W3 \6 I" \1 v. R  p* |7 Q0 S+ G# r/ ^" y- {
日军一投降,中国被日军占领的华北和东北自然成了校长和TG争夺的焦点,+ D( s; V4 ?9 Q9 Q4 M9 p
校长一边要求TG继续在家开会一边自己赶紧出去抢地盘,然而TG也早有准备,, Y1 l2 ]: p; O! n
华北抢不过,东北由自己的大哥苏联控制的地盘总能抢吧# c; n4 m  Q6 r% v8 y( x/ ~
当时校长的中央政府是名义上的正统,苏联不好明目张胆的把地盘交给TG,但是偷偷摸摸还是可以的嘛
9 T) O+ l. w! F; U: F; D# H3 q此时,共同的敌人---日本,消失了,在权力的诱惑下,内战的疑云开始笼罩这片被诅咒的土地。
3 Z0 }. s" m* l. v然而美国人醉心于在大洋的彼岸 再造一个共和政府,企图搞两党制,而其中处于相对弱势的TG,2 g& x' A! h3 N( _' D" P
摸准了这种想法,投其所好,大肆鼓吹《论联合政府》,呆萌的美帝信以为真,在东北战场上强令校长/ m! t7 s# m# d; d) Y% F; i$ ~. |
停止攻击,并派马歇尔出面调停,让濒临灭亡的TG军队 有了喘息的机会。
$ }3 n2 ^" E' |' ]之后能征善战的孙立人因处理不好同事关系,被调走,新到任的陈诚不肯使用以前为日本卖命的伪军, D  V0 U4 n! t7 N9 x% v
一下解散了几十万伪军,这又给TG送去了几十万兵力。形势不久后就开始出现逆转,0 H1 o: U+ c4 Y( w
此时TG已经不需要顾忌美帝的感情是否受到欺骗了。在老大哥的默默支持下,不久就横扫了整个东北
* [3 w- z* P# A0 U' d/ |5 p三大战役后,校长转进到了一个小岛上 成了岛主。
9 F. Q) E$ W2 \! E* _& C! Z自此一个新的国家又诞生了。。。。。。。。。。。。。。。。
5 W* x; e3 S5 y这之后的历史再写下去,估计会更麻烦,,看情况吧。。。
128# zer0 当时屎达和骑士都不得不把零战扩产到300架才够前线消耗。
还是少扯现代史为妙。1921年后的事情别扯。
2 L6 q! |9 J- K* r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把普通的日本百姓,变成了国民,他们有了现代国家的意识,是为现代日本国家而战。
/ @- L" k! c- O% ^, H2 u清朝的百姓,洋务运动,并没有把普通百姓变成国民,他们并无现代国家意识,是你皇帝的事情,和百姓无关,并无为现代中国而战的意识。必败无疑。
其实关于日本德国发动战争也没啥好争的,无非是当时的发展过快,超过本身的资源容量了,而英法荷拥有的资源又超过他们当时的发展程度所应拥有的程度,属于人类发展的矫正而已,只是矫正有时会通过经济手段,有时会通过政治手段罢了,战争,只是政治手段的最后选择。3 j4 D; Y$ ?( w$ ]: |; z
其实就美国的历史看也是一样,当资源能够满足发展的时候,就盛行享乐主义,孤立主义,国内都是鸽派,鹰派被广泛贬抑为战争贩子,而重要资源不能满足发展时,对外扩张的动力就起来了,鸽派被视为软弱主义,鹰派成为民族英雄,纨绔子弟摇身一变成为战场勇士。
0 |5 K/ c0 r' s1 @0 `: _2 c# W因此,未可以后人的眼光去苛责当时的选择,更别提什么运气好发现大庆油田就不用打仗之类,要知道,如日本当时被美国禁运石油,储备只够半年的情况下,去期待什么当时技术未必能发现的大庆油田实属后人脑洞太大。按这理论,英德岂不是该去争北海油田?德国发展陆军岂不是愚蠢透顶?
人类发展的矫正 这说法倒新鲜 虽然白人殖民者也不是什么好鸟 不过对日本还是只能呵呵
128# zer0 当时屎达和骑士都不得不把零战扩产到300架才够前线消耗。
' R6 J9 k$ ]9 L8 {8 P5 S* hreninhat 发表于 2014-10-14 16:11
你们这打得挺凶啊,从本档现在的情况看,盟军战斗机非常吃紧,0 [: L# r) o3 x
都不知道用啥去拼。。。
返回列表